农村电影放映员王学贵和他的19支放映队的光影年华
2019-4-29
中国兰州网4月26日讯 (全媒体记者程晓靖)王学贵是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的一名农村电影放映员,从1985年到2019年,他见证了改革开放为农村电影文化带来的发展和变化。今年53岁的他仍然在自己钟爱的电影事业上忙碌,奔波。4月25日,记者在2019年度甘肃省农村电影骨干放映员映前培训会上见到王学贵。
“我们小的时候没有电视,也没啥娱乐活动,最喜欢的就是看电影,《平原游击队》、《地道战》、《地雷战》等等,当时百看不厌。正因为喜欢,我才从事了农村电影放映,并坚持了三十多年。”王学贵说,小时候只要听说哪里放映电影,无论多远都会跑去看。正因为有这样的经历,让王学贵对电影有了一种独特的情怀,梦想有一天自己能成为一名“电影人”。1985年,19岁的王学贵儿时的梦想得以实现,经过简单培训后成为宕昌县电影公司的一名放映员。
“80年代是农村电影的第一个黄金时代,每次放映观众都是人山人海,还有人爬到树上和墙上看电影。”说起当年人们看电影的盛况,王学贵很是兴奋,“每次农村放电影,十里八乡的乡亲都早早赶去占座位,有的搬着板凳,还有些直接坐地上看,看到乡亲们高兴的样子,我自己也觉得高兴,那种成就感也是我坚持的动力。有的时候也想休息一下,但一想到农村有很多人在等着盼着看电影,干劲儿就又来了。”。在那个农村文化十分贫乏的年代,公益电影放映为老百姓送去了宝贵的精神食粮。
可是好景不长,上世纪80年代末,随着电视的普及,看电影的人变得越来越少。“到90年的时候,我们宕昌电影公司的同事们,有的离开,有的转行。我也能理解,毕竟这是个苦差事。”王学贵说到此处,神情稍显落寞,他告诉记者,宕昌县电影公司23支放映队,最后只有他一人留了下来,加之片源紧缺,自己贴补着放映的事情时有发生。后来,为满足乡亲们的观影需求,他亲自劝说4名老放映员,并自费购置了4套16毫米胶片放映机,把好看的电影带到乡亲们身边。在最困难的时候,不少人都劝王学贵改行,想到热情的乡亲们对电影的渴求,他最终坚持下来。
“以前我们放映条件差,很多时候就我一个人,扛着胶片和放映机,一走就是十几里地。”王学贵说,当时很多村子都没通公路,加之陇南地区的村落多在深山,自行车和平板车进不去的地方,只得借用村民的骡马牲口翻山越岭的去放映地。34年来,他的足迹遍布陇南市25个乡镇的336个行政村,为当地农民放映过的电影场次超过两万。“辛苦是辛苦,但我从来没想过要放弃,在我心里,早就把给乡亲们放电影当成一份事业了。”王学贵如是说。
“34年了,我亲历了电影技术的变迁,目睹了农村电影的兴盛、衰落再到今天的辉煌。”从起初扛着胶片机去农村放电影,到后来同事们纷纷转行,一直到今天,王学贵说,他组织的19支农村放映队活跃在宕昌县的每个村落。“现在我们都是数字放映设备,无论是从片源、音响还是荧幕都有了很大改善,乡亲们不但能看到戏曲和老电影,还能看到很多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科教片,尤其是2008年加入甘肃飞天农村数字电影院线公司后,一些火爆的商业大片也可能通过放映让乡亲们看了!”
在王学贵的努力下,2005年至今,由他带领组建的甘肃省飞天农村数字电影院线宕昌工作站多次被中宣部、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甘肃省广播电影电视局等评为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先进集体,他个人也多次被国家、省市评为农村电影优秀放映员。采访的最后,王学贵对记者说:“农村离不开电影,老百姓需要它。这些年我几乎一天都没有休息过,乡亲们的欢乐让我感到非常的满足!尤其是现在,赶上了好时代,又拥有很好的平台做后盾,我真的是越干越起劲,我愿意为宕昌的乡亲们放一辈子电影!”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