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1000_255px;

公司新闻

首页 >新闻中心 > 公司新闻

不忘初心 从一而终——访定西市安定区放映员刘全福

2018-5-25

今年50岁的刘全福出生在甘肃定西,他热爱文艺、踏实稳重,十年前走进甘肃省农村电影放映员的行列,现在是甘肃飞天农村数字电影院线有限公第三工作站安定区的一名放映员。十年来,刘全福走遍了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凤翔镇的27个村子,公益放映电影两千余场,行程2万公里,累计观众达二十万人次,他被群众们亲切的称为“刘电影”。十年来,从黑白片到彩色片,从胶片放映机到数码放映机,从录像带到光碟再到数码电影,他经历了农村电影事业的变革,也见证了农村从落后到富裕的巨大变化。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看电影听广播那可是每个老百姓劳作一天、茶余饭后最幸福的时刻,而当个放映员,或供销员是更快乐的。小时候爷爷曾说,某某放映员、某某供销员比县长还要牛。可以想象,那样的时代,有个放映员或者供销员的亲戚,脸上都会贴金,在计划经济凭票供应的年代,吃饭喝酒、看电影都凭票。而现在,一切都变得不同以往。随着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影视科技的发展,电视的崛起,网络的冲击,老式胶片电影逐渐淡出了中国电影市场,农村电影阵地也由数字电影慢慢地替代了。也许你会说,在这样一个物质和精力几乎过剩的时代,电视、网络、微信、博客……复杂多变的空气中,有谁还会在乎一场露天电影?但相对于经济、交通等各方面发展滞后的农村,还有一群人,他们依旧渴望搬着凳子,坐在夕阳里,等待一场电影。是怎样的一种信念和坚守,让他在这个岗位上一待就是十年,默默无闻、无怨无悔。


每天晚上七点半左右,正是炊烟四起,家家户户晚饭时刻。而此时的刘全福却在忙碌着挑选宽阔的放映场地,挂幕布、拉电线、支音响、调试设备,准备给乡亲们放电影。刘全福说:“放映前的准备工作一定要做好,要挑个宽阔的场地,一来是群众好聚集,二来遇到突发状况安全性高,老百姓的安全问题是首要的。”每天都是下午五点左右从家里装好设备出发,电影放映一般到十二点结束,回到家里基本上是次日凌晨两三点多了,虽然很辛苦,但自己从来没抱怨过,反而觉得心里很踏实。


谁家有喜事,哪里有庙会,他都会去放电影为大家助兴。热爱和责任成就了坚守。随着电视手机、各类新媒体、网络等多元文化的兴起,农村露天电影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大多放映员纷纷改行,而刘全福却依旧坚守在农村的放映岗位上。这不仅是出于热爱,也是一份责任和担当。“现在,我已经成了老百姓心中放电影的‘代表’,好多村子的老人都喊我’刘电影’,只要一到村子里,大家就知道又有电影看了。”刘全福乐呵呵的说,七八十年代放一场电影,十镇八村的村民都赶来看,现在虽然观影人数远远赶不上那个时代,但仍有不少村民喜欢露天体验电影这种形式,特别是一些科教片,乡亲们很爱看。他说:“七八十年代,等不到天黑就想看电影,对我记忆最深的一场电影是《圈席筒》,故事情节至今还记忆犹新,‘影片中的主人公张苍娃是一个善良可爱的少年,他从小失去父亲,跟着母亲嫁到曹家。可是心术不正的母亲害死了曹老爷,并嫁祸于曹保山之妻张氏。正直的苍娃为了救出嫂嫂张氏,一人承担了杀人的罪名,被判斩刑。幸亏新到任的巡抚是苍娃进京赶考取得功名的哥哥曹保山,苍娃获救。他接来了嫂嫂张氏,一家团圆’”。也正是因为《圈席筒》这部电影,使他对放映事业的热爱,成为他一生的执着追求。




时光荏苒,十年过去了,很多东西都已改变,而刘全福的心却始终没变。他极度热爱放映员这份工作,也爱那些放映日子里结识的朴实村民,“现在还能给村民们放电影,丰富村民们的业余文化生活和普及科技知识,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心里很开心”。在这个电影放映员逐渐淡出人们视线的时代,刘全福却依然坚守在农村文化阵地,用自己“指尖上的光影”,演绎着别人心中的“流光溢彩。”刘全福说,当一名优秀的放映员是儿时的梦想,小时候看见扁担中挑着放映机走村串社的放映员,自己心里面特别羡慕。十年来,刘全福不忘初心,无论是风霜雪雨,还是前路艰险,他都会按约定的时间到达村子,不管是刮风还是下雨,在老百姓的眼中,他从来都不会缺席,那怕是下暴雨转入室内放映,他都会把一场电影完整地放完。


刘全福说,给农村放电影和城市电影院放电影大不一样,这让我有些不解,于是他耐心地给我解释了“大不一样”。他说在农村放电影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有些村子的路很难走,但是你又不能不去,尤其是下雨或者下了雪的时候,车子很滑,开车去很危险。放电影讲究准时,不能去得太早,也不能太迟,错过了时间,就等同于错过了观影者。“记得去年有一次,那天晚上很冷,人数也不多,我都想收起电影设备,怕把乡亲们冻坏了,可是乡亲们渴求的眼神打动了我。”这样的眼神一直留在刘全福脑海里,促使他思考:如果我都不放电影了,这些农村的孩子们从哪获得看电影的快乐,从哪里学习到电影里的真、善、美呢?如果我都不放电影了,这些留守村庄的老人,从哪里学习到科学技术呢?怀揣着一份责任与爱心,他把真、善、美的种子植入农村这块寂寞的文化阵地。刘全福还说,给老百姓放电影还要学会沟通,不能打开放映机就以为一场电影就完成了,这远远不够,年龄大点的老百姓对外面世界的了解少,对电影的需求也大不一样,有的时候还会遇到一些老人,不理解电影台词向他询问。于是,每到一个村子,刘全福不仅要放电影,还要和当地群众聊天,看看老百姓想看什么,想学什么,每一场电影放映前他都要给老百姓讲解几分钟本次放映内容。为了让乡亲们看好电影,看懂电影,有的时候还要刘全福用本土方言给老百姓解释。所以老百姓称他“刘科技员”、“刘电影”等等。


刘全福说:“公益电影放映是一项德政工程、更是民心工程。为繁荣农村文化市场,丰富农村群众文化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农民对文化的需求将越来越大。我认为,当前的首要问题是解决农村公益电影“有人放无人看”的问题,要进一步完善公益电影放映机制,公益性放映要从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特点和规律出发,要维护和保障农村群众基本的电影文化权益。为了让更多的村民看电影,刘全福给自己的车上安装了一个小喇叭,每天晚上进村放映时,刘全福都会开车绕村子一圈,并在喇叭中喊某某地方放某某电影,前后就十几分钟的事,可这个笨办法却能让全村的人都知道有电影看。


刘全福还说,公益电影片的质量问题是目前农村公益电影“有人放无人看”的根本原因。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以来,农村电影在商业电影和艺术电影的双重夹击下,放映工作步履维艰。近几年来,在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新文化语境下,农村群众文化又全面开花、异彩纷呈,这是一个好兆头,但适合农村放映的高质量影片不多,难以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迫切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农村电影工作,加快推进农村电影事业的发展。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人民的精神家园。让农村文化阵地“活”起来,才能快推进农村精神文明的建设。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很重要,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是辩证法的观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特别要注重提升农民精神风貌。”而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形势下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他们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中发挥过重要作用。




做好农村电影放映工作,解决农民看电影难的问题,对于宣传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先进文化,实现和保障农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普及科学技术知识,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构建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天下最大事,莫非万民之忧乐。行事要思万民之忧乐,立身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农村这篇广阔的土地上,刘全福不但放映着一场场激动人心的电影,而且他还在自编自演着一场传奇人生的故事,当我问他会不会一直当个放映员放电影时,他这么说:“只要我的身体允许,我就会一直放下去,直到有一天我把我自己放下去……”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经典特色,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唯美回忆,一个时代更有一个时代的文明传承。一位优秀合格的放映员,都是让观众完美沉浸在电影世界里的幕后功臣,是一个时代文化与文明的传播者。虽然他们更多时候躲在幕后默默无闻,但他们秉承“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信念,不忘初心,始终如一。这,或许才是作为一名优秀放映员的最高境界吧。


(口述:刘全福   整理:金宏强     摄影:金宏强)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