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路,实施好农村电影放映工程
2016-5-9来源:金昌市文化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局 鲁兴学
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程是党和国家实施的文化惠民系列工程之一,是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途径。这项文化服务项目的实施,有利于全面提高农民的思想认识、道德修养和文化素质,也能够起到缩小城乡文化需求差距的作用,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文化软实力补短板、实现跨越发展"中国梦"的重要途径之一。我市农村电影放映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实现了每村每月一场公益电影的放映目标,12个乡镇都建立了简易农村固定放映点,去年全市新建了4家农村数字固定放映点,农村电影正在由全面覆盖向提高质量转变。但当前农村电影放映市场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使农村电影放映工作的正常开展受到影响。为实现"十三五"规划的良好开局,发展和繁荣农村电影市场,我们需要面对当前新常态、新形势,结合农村电影公共文化服务市场的现状,尽快创新发展思路,增强城乡融合,推进放映工作顺利开展,繁荣农村电影市场。今天就城乡公益电影发展的认识和大家一起探讨,不对之处请指正。
一、关于农村电影"2131工程"的提出及实施情况
早在1998年,文化部、原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就提出了实施农村电影"2131工程"的计划。2000年,原国家计委、原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文化部又联合发出《关于进一步实施农村电影"2131工程" 的通知》,我省于2001年正式开始实施这项工程。为确保农村电影"2131工程"的放映工作顺利实施、有效运行,我是明确要求各级政府完善制度,责任到人。(1)建立领导考核制度,把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纳入各级政府,尤其是分管文化的领导者业绩考核范围内。(2)建立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农村电影放映队工作职责,以制度管人,从制度上规范放映员的工作行为。(3)强化思想教育,对全体放映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让他们明确农村电影放映工作的重要意义。(4)年初部署全年电影放映工作,与农村电影放映队的放映员签订工作目标,安全生产责任书,增强他们的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采取承包管理绩效考核的办法,放映任务与放映、补贴挂钩。(5)强化培训工作,加强放映员技术交流。积极安排放映员参与省、市组织召开的放映设备和业务培训班,让放映员广泛地进行工作经验交流,提高放映员的业务水平。在节目供应上,当时由省电影公司统一购片发行,经费是每场电影10元补助,放映队伍主要以各地州市电影公司放映为主,全部使用16mm电影放映机放映。到2007年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上将2131电影工程正式确定为农村电影放映工程。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要求,各级政府也相继出台了相关的文件,做了大量的工作。2008年我省率先对农村电影放映体制机制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在几年的实践中甘肃飞天模式正式诞生。随后2010年全国实施农村电影工程现场会在甘肃召开,并在全国推广飞天模式,应该说改革是成功的,目前全国已成立农村数字院线311个,数字电影交易服务平台有可定购电影片3306部。到2月份就有78条院线订购场次65227场。应该说农村电影发展达到了预期目的。我市农村电影放映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实现了每村每月一场公益电影的放映目标,12个乡镇都建立了简易农村固定放映点,去年全市新建了4家农村数字固定放映点,农村电影正在由全面覆盖向提高质量转变。每年全市放映农村公益电影1764场,8年来共放映近13000场。多年来,我市8个放映队艰苦努力,扎实工作圆满完成了各个时期的放映任务,在此我代表市农村电影放映工程领导小组和市文广新局对大家表示衷心感谢。
二、当前农村电影放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社会经济的变革,农村电影观众流失严重。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农民的生活改善、思想进步,特别是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实施,公共文化服务 "惠民工程"的建设,网络电视的普及,农民对户外电影、户内电视观看的思想方式在观念上渐渐发生变化,认为坐在家里看电视更随意。另外,网络电视频道多、选择方便、内容丰富,观看自主,比户外看电影条件、环境较为优赿,舒适的理念存在,导致户外农村电影放映工作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影响。我市农村电影"一村一月一场"电影工作开展也受此影响,城乡一体的快速建设,农民土地集约化经营,剩余劳力外出打工,部分村社已成空壳,群众大量流失加之农村的观影条件所限,放映设备容易受到温差、风度、灰沙的环境影响,直接影响了 放映质量;在影片内容上,适合当地农村生产发展的科教片和民族体裁的娱乐片、战斗片、反映风土人情体裁的影片仍然有待丰富。这些都制约了农民观看户外电影的热情,造成农村电影放映场次虽完成,但预期效果不佳。
二是拓展服务范围,存在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按照原国家广电总局和文化部联合提出在我国西部实行每场电影补助200元的标准,基本上保障了农村电影放映人员的工资收入,配送的农村电影流动放映车,保证了管理层下乡服务的正常开展。社会经济好转,制度完善、科学创新、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农民基本文化共享的权益,营造了社会稳定,人文和谐的良好社会氛围。随着时代变化的社会需要,我市8个农村个体放映队,放映员经过严格的技术、安全培训后配机、挂牌上岗,在全市150个行政村和农林场,开展正常农村电影放映工作。并且,按照主管部门要求,扩大电影服务范围,如:城市广场,廉政电影进机关、社区,拥军电影进军营,爱国影片进校园、定期慰问敬老院等的公益电影放映服务,实现我市公益电影全覆盖的目标。但服务投入力度大、实施范围广,放映老化,声光效果不佳等因素存在,电影质量大打折扣,同时为避免安全隐患发生等等,需要投入一定数量的资金周转,但各级财政并无这项经费列支,多渠道筹资并不理想,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依然存在。选购影片、节目安装、放映设备配件更换、交通工具保养、故障修理费用,配合市委、政府相关的宣传工作、为农村个体放映队增加场次补贴支出等,带来了资金使用不足现状。
通过上述问题的分析,我认为农村电影观众流失不仅有城乡一体化进程和电影网络普及的客观因素,更重要的是有主观因素,就是忽略了自身的积极主动性、服务上不到位、管理上有欠缺。我们要在转变思想,转变观念,提升服务和执行力上多作努力,探索创新发展思路。
三、繁荣和发展农村电影的思考
一是转变思想观念,加强内部管理。面对新形势、新常态下的工作要求,农村电影工作并不是单纯意义上为农民提供文化娱乐的休闲活动,更注重引领农村电影文化发展思路,促进农民思想认识的转变,道德观念的转变,法律意识的转变和文化素质的提高,引领农民热受党,热爱国家,勤劳致富,为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美丽家园,建设小康社会向前发展提供精神食粮。
甘肃飞天模式提升了数字电影技术,全国各地建设了GPS卫星定位监管平台是约束和监督放映员规范放映,让农民看好电影,保质、保量的完成放映场次和放映任务的技术保障。结合新的管理要求,每位农村放映员要进一步加强和提高放映技能,系统掌握新的应用技术,发行管理单位每年要组织1-2次培训学习班,完善管理制度,执行巡查,表彰处罚并重,保证数字化电影技术有效的发挥。在农村电影放映服务上,为农民、为社会提供优质、清晰、明亮的视觉的电影效果,保证影片内容上尽可能满足社会的要求,逐步让农民受益的思想有新的改观。政府的职能和企业的模式两条腿要相互融合,达到管理制度上更加科学、电影文化成果城乡共享的目的。
二是转变作风观念,牢固坚守农村电影阵地。农村电影是执行党和政府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是否能让农村电影持续健康发展,关主观能动起重要作用,是每位农村电影放映人必须思考的问题。要认识到放映队就是一面旗帜,不论走到那里是代表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个人的精神面貌、技术水平、服务质量、工作态度、文化修养是否完善是根本,诚信服务、谦虚谨慎、与当地农民结合起来,为更好的开展放映工作夯实基础。与农民交朋友是一种缘份,走村下寨就要不摆架子、做实事,做村民需要做的事,要做好每一桩事,就要主动利用放映空闲时间,到村民家中唠家常,到田间地头与村民同劳动,诠释党的富民政策,农村电影放映的意义和任务,要与村干部相互沟通协调,组织安排好影片内容和安保布置工作,安全认真的完成放映任务,按照安排的节目内容,如实放映并作照像,将照片反馈到监管平台上,村民的意见建议认真记录上报。政府部门要加强督查力度,不定时对农村放映点进行巡查,对违反规章制度的放映员给予严肃处理与纠正,确保诚信服务,让农民满意。
农村电影市场的繁荣与发展,面对新的形势、共筑"中国梦",离不开党和国家的政策、资金扶持,社会力量的支撑。然而,农村人民随着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进步,生活经济有了更进一步改善,并对农村电影文化服务的质量、内容上要求更高,农民的思想观念也在不同程度上有所改观。农村电影必须紧紧围绕着转变作风,转变思想,转变观念,提高服务质量,以满足农村人民对文化需求,用业绩羸得社会认可,用更好的服务质量来适应市场要求。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