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上半年流动电影市场盘点
2015-8-11来源:电影数字中心
2015年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程建设发展历经10余年,其内涵不断丰富、规模日益宏大、影响更加广泛,在满足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农村电影已成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和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品牌。
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对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作了全面部署。与《意见》一同发布的《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2015—2020年)》,对“观赏电影“ 明确提出了两项具体指标:一是为农村群众提供数字电影放映服务,其中每年国产新片(院线上映不超过2年)比例不低于三分之一;二是为中小学生每学期提供两部爱国主义教育影片。2015年6月5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了《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贯彻落实<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的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指出,要进一步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巩固拓展农村电影放映实施效果,推进农村固定放映点建设,推动农村电影放映工程转型升级。
截止到2015年6月30日,全国流动市场已建立数字电影院线307条;数字电影版权方241家;地面卫星接收中心站208个;实际运营的放映队约为44056套;数字电影交易服务平台可供订购影片3415部,(其中两年内的新片为773部);共有3146部影片被院线订购,影片订购率达到92.12%;上半年累计订购场次达608.72万场,同比增加15万3038场,涨幅2.58%,再创历史新高。其中农村版权影片300.28万场;农村版权以外影片308.44万场,商业订购场次首次超越公益订购场次。当前的农村电影已实现了“一村一月一场电影”的目标,电影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放映活动的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公益放映已经从单纯覆盖农村扩大到厂矿、社区、学校、等多重覆盖,包括城镇中外来务工人员也开始享受到电影公共文化服务。
一、影片:农村电影市场获多方认可新上影片“量、质”齐增
截止到6月30日,数字电影交易服务平台可供订购影片3415部,同比新增433部;共有3146部影片被院线订购,同比增加351部,影片订购率达到92.12%;上半年累计订购场次达608.72万场,其中农村版权影片300.28万场,农村版权以外影片308.44万场,总场次和商业订购场次双双创下历史新高,尤为可贵的是商业订购场次首次超越公益订购场次,农村电影商业放映市场的潜力进一步显现。
1、上半年订购超600万场 再创历史新高
按照《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2015—2020年)》要求,为农村群众提供数字电影放映服务,每年国产新片(院线上映不超过2年)比例不少于1/3。数字电影交易服务平台每年新上平台的影片稳定在400部以上,今年上半年已有272部“新片”上平台,其中2015年影片36部,2014年影片181部,两年内新片占上半年新增影片比例达76.1%。各地院线也采取响应措施,保证订购的新片比例高于三分之一。
2015年上半年全国农村电影市场共订购608.72万场(其中农村版权影片300.28万场;商业影片308.44万场。),订购收入5224万(其中公益订购收入2211.75万 、商业订购3012. 48万),由此可见农村电影市场规模和潜力非常大。
2、商业场次订购首次超越公益场次订购
“十二五”开局之年(2011年),上半年商业(相当于现在的农村版权以外影片)订购场次为60万4377场,占总订购场次的11.22%,到“十二五”收官之年(2015年)上半年商业订购场次为308万4417场,占比为50.67%,数据充分说明农村电影市场化在较大幅度提升。
商业订购场次超越公益订购场次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大片新片更多地进入到了平台,农村版权以外影片本就在影片总数中占大头(可供订购影片中:农村版权影片可供订购影片1545部,农村以外版权影片(含农村专用影片)2399部。)。二是地方性补贴政策鼓励,采取“商业影片公益化放映”,商业场次订购增长,此消彼长造成了公益场次降低和商业场次增长。三是一些新片在登陆平台时往往是采取先农村版权以外后农村版权的策略,因而导致商业订购会抢得订购先机。
3、超百部城市过亿影片热订 城乡观影时差逐渐缩短
从最近登录平台的《战狼》、《狼图腾》到最早的过亿影片《英雄》,截止6月30日,数字电影服务交易平台共有128部城市票房过亿影片,累计订购场次高达584万2508场(累计总场次占比9.74%),其中2015年上半年新上过亿影片17部,订购场次为18万1687场,当中表现最为突出的是贺岁档影片《智取威虎山》,订购场次为63548场。2015年上半年国产票房前五名已有4部登陆平台,分别是《澳门风云II》、《天将雄狮》、《狼图腾》、《战狼》。今年上半年城市共有40部影片票房过亿,其中国产影片20部,上半年农村新上过亿影片17部(含部分去年过亿影片),由此可见城市高票房影片基本会在下线之后陆续进入农村平台。以《失孤》、《战狼》为例,都是从城市上映之日起,不到两个月就到农村平台,农村和城市之间观看大片的时间间隔逐渐缩短。
4、戏曲片续创辉煌
今年上半年以中国戏曲电影为运作内容的戏曲电影产业平台和中国戏曲电影产业联盟,在北京宣告成立;2011年7月启动的“京剧电影工程”由文化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京津沪三地市委宣传部支持,国家京剧院、北京京剧院、首都京胡艺术研究会等共同参与实施,计划用5年时间将10部经典剧目搬上银幕,《龙凤呈祥》《霸王别姬》《状元媒》《秦香莲》《萧何月下追韩信》5部已拍摄完成,其中《龙凤呈祥》、《状元媒》已在在流动平台接受订购。戏曲电影在农村院线拥有众多的“戏迷”观众,豫剧电影《农家媳妇》、《农家嫂子》两部在农村放映已接近35万场,《七品知县卖红薯》总订购场次也超过16万场,这充分说明农村是戏曲电影的大好天地。戏曲在农村的市场十分广阔,戏曲电影在农村市场热订极大地满足了农村群众观看戏曲电影的需求,同时也有效地传承和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戏曲片的订购在2015年上半年农村市场表现尤为出色,在订购前十名影片中有3部戏曲片。今年正值中国电影诞生110周年,电影数字中心特地从3400多部可供订购影片中挑选出全部戏曲片,对其进行分类整理并汇成专题。截至6月30日,平台共有可供订购戏曲片88部,其中 86部被院线订购,涵盖京剧、豫剧、黄梅戏、花鼓戏、秦腔、越剧、二人转等20多个剧种,累计订购场次超过305万场。今年吕剧、豫剧和花鼓戏最为抢眼,上半年戏曲电影订购累计达62万4839场,占总订购场次的10.26%。
戏曲电影已成为各地政府探索农村公益电影放映的新路子,专门针对辖区观众定制化拍摄,像湖南、山东、河南拍摄的地方戏曲都在农村市场有不俗的订购成绩。像《农家媳妇》就是由周口市委宣传部、市广电局、市文联监制,周口市新农村电影院线拍摄出品,周口市新农村电影院线专门购置了高清数字4K拍摄设备,组建了优秀的戏曲电影创作团队,顺利完成了电影拍摄工作。截止2015年6月30日该片共有76院线订购,累计订购场次高达212639场,是院线“自制片”中最成功的;湖南省广电局针对农村观众喜爱戏曲的需求,推出了公益、传统的经典戏曲电影项目,由广电处立项资金支持,并由大映传媒拍摄。拍摄了花鼓戏《五女拜寿》(62418场)、花鼓戏《老表轶事》(58231场)。今年又组织拍摄了祁剧电影《王化买父》(34176场)、花鼓戏《李三娘》(37042场),这几部经典戏曲电影项目的实施将传统戏曲艺术和现代电影技术有机结合,既能满足农村群众看戏看电影的需求,也展示了湖南地方戏的非凡魅力;山东新农村拍摄的吕剧电影《幸福公寓的笑声》(82338场)、《家长理不短》(69612场)、《就要嫁给你》(22121场),是今年上半年订购最大的“赢家”,几部电影都排在订购排行榜的前列。戏曲电影在农村热订,一方面是因为群众基础好,豫剧、花鼓戏、吕剧都有不错的群众基础,另一方面是院线“自制”,在订购方面本就有了很好的基础。
5、院线拍摄积极性高 “自制片”订购抢眼
“院线自制片”发展到如今,已成为农村电影市场不可或缺的一种“新力量”,从早期的《小村大道》到《农家媳妇》再到最近的《李三娘》,在农村市场的订购就可圈可点,“自制片”也成为最接“地气”的影片,受到辖区观众的喜爱。
截止到2015年6月30日山东新农村数字电影院线公司(山东新农村公司)自制影片发行订购总场次已超过100万场,创造了农村电影院线公司自制电影并面向农村发行的奇迹。周口院线自制剧《农家嫂子》、《农家媳妇》订购也是排名靠前;湖南大映传媒投资拍摄的《五女拜寿》、《老表轶事》、《王化买父》、《李三娘》等影片成绩也不错。
目前越来越多的院线根据辖区观众的“喜好”拍摄影片,涉足范围不仅仅局限于故事片、戏曲片,而且在科教片的拍摄上也进行了探索。在这些“自制片”里最为成功的就是“戏曲片”,无论是豫剧、花鼓戏、吕剧等都在交易平台的订购排名靠前。
6、科教片前景广阔
今年上半年科教片订购场次达157万8087场,占总场次的25.92%,409部科教片被订购,订购比达84.85%。今年上半年科教片订购同比增长21546场,增幅达1.38%。上半年科教片的订购冠军由《酱油与健康》夺得,共有54条院线订购。目前平台有482部科教片可供订购,涵盖了农业生产、农村生活、健康生活、科普环保等各个领域。
目前中国的科教片质量在不断地提高,我国每年都能生产几十部的科教片,流动放映平台可以把科教电影更快更好地送到农民朋友身边,让农民朋友们看到。像河南就有一些农民看了关于有机花生的科教片《咱家花生好收成》后,学习了其中的相关知识,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培育出了有机花生,并成立了有机花生的种植基地,这个基地现在已经获得了欧盟关于食品安全方面的认证。
科教片是戏曲片之外最带地域特色的片种,为贴近和满足各地观众生产生活的现实需要,一些有条件的院线纷纷自制科教片。像山东新农村也结合本区域农民实际,拍出了不少科技含量高、实用性强的科教片,深受农民欢迎,像《低盐饮食保健康》和《现代农村生活环境治理》、《大棚养鸡新技术》等;湖南大映传媒制作的《映山红》系列科教片,为更好地宣传各种涉农政策、科技知识,结合“三下乡”活动,由湖南省广电局牵头,联合省委农村工作部、省卫生厅、省公安厅等部门,制作了《映山红》对农宣传短片,通过每期10分钟的宣传短片,用通俗易懂的话语、生动鲜活的例子,重点介绍了农村土地流转、农民专业合作社、新农村合作医疗、禁毒等与农村生活息息相关的政策和生活常识,今年上半年《映山红》7部系列片订购场次达53028场。
7、“看片会”、“研讨会”预热农村市场
“酒香”也怕巷子深。农村电影市场新片、好片也要第一时间让放映队和老百姓知道,才能被更多的院线订购、更多的观众看到。如今,研讨会,看片会等主流院线的营销手段也被借鉴到农村市场。今年4月27至29日,山东省农村院线公司在日照市组织召开业务看片会,山东省农村电影院线公司为此次看片会做了精心准备,充分考虑农村观众需求,精心挑选了8部影片,并要求所有与会代表填写看片意见表,为影片打分。放映影片中既有山东省农村电影院线公司拍摄的吕剧电影《幸福公寓的笑声》、《家长理不短》、《就要嫁给你》,也有豫剧电影《倒霉大叔的新事》、《布衣巡抚—魏允贞》、战争电影《血染北沙河》、《我不是王毛》和农村题材影片《油桃红了》等。今年上半年的订购表现充分证明了看片会的重要性。像《幸福公寓的笑声》、《家长理不短》、《倒霉大叔的新事》、《布衣巡抚—魏允贞》都在订购排行榜的前列。
4月,中影新农村发行放映公司在江西、湖南、贵州多地举办影片推介会及研讨会,对贺岁片、喜剧片、法制题材、战争题材等受农村市场关注的题材类型做了集中推介。包括《智取威虎山》、《狼图腾》、《冲上云霄》、《钟馗伏魔:雪妖魔灵》、《爸爸的假期》等贺岁档、春节档热映的影片。为了给院线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失孤》、《亲爱的》两部打拐题材影片,《智取威虎山》、《林海雪原》等题材类型相近的影片还做了联合推介。为了帮助院线了解影片,看片会在影片推介的基础上还安排了《缉毒》和《一代宗师终极版》两部影片的观摩。从上半年的订购情况看,《智取威虎山》以6万多场的订购成绩位居故事片订购第七名,影片推介之功或不可没。
二、各地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机制保证观众“看到”、“看好”电影
截至6月30日,全国农村已成立307条流动数字电影院线,其中254条院线于今年上半年订购了影片,总场次达608万7224场。从表七可看出,老牌院线依然势头强劲,与去年同期相比,前三强院线排名不变。德州市众新农村数字电影院线和安徽省新安农村数字电影院线两家院线新晋十强。退出前十的是广州广阔天地农村数字电影院线和四川新天地院线,广阔天地排名微降两位,排名第十二。四川新天地院线由于不再为全省提供订购服务,半年订购仅有130场。
“多次少量”订片是我们一直向院线推荐的订购方式,目前平台有3400多部影片可供订购,希望各地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选片,真正放映观众想看爱看的影片。从表八可以看出,辽宁新兴院线和浙江新农村院线上半年订购的影片数量超过千部,几乎订购了平台三分之一的影片。上海浦东农村数字电影院线有限公司、上海东方永乐农村数字电影院线、上海金山农村数字电影院线三条院线在影片订购上力度最大,由于上海早已是“社区放映”、“室内放映”,三家院线订购影片2283部,累计订购场次39327场,平均每部影片仅订购了17场,观众基本可以看到想看的影片,基本做到了按需定制。
今年以来,一些院线在订片、农民工放映、标准化放映等方面进行了勇敢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其中,浙江省作为广电总局农村电影发行放映体制改革试点省份,在深化农村电影体制改革工作,探索农村电影可持续发展机制上做出了积极的尝试;江西在订片方面走在全国前列,采取了自下而上的“农民网上点片”方式;广东在农民工放映方面进行尝试,将试运行“爱心卡”方式;山东在“标准化放映”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各地院线都在努力探索新模式,为农村电影可持续化发展做贡献。
1、 院线订购影片“权力下放”
电影是内容产业,从某种意义上说,农村电影公益服务体系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节目本身。只有不断为农民观众送去他们喜闻乐见的电影,才能实现农村电影放映的长效化发展。由于流动放映的订片费用主要以政府买服务为广大农村观众选订,2015年年初出台的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性意见和目录,就要求建立群众文化需求反馈机制,及时准确了解和掌握群众文化需求,制定公共文化服务提供目录,开展“菜单式”、“订单式”服务。今年江西、浙江、上海、四川、湖南等地都在不同程度进行着观众选片的尝试。
据统计,目前流动订购平台上目前有3400多部影片,而且以每年最少400部的速度新增,单过亿影片就达128部,城市下线的影片基本能第一时间进入平台,应该说这样“量级”的影片理论上能满足观众多样化的需求。但各地仍有反映农村放映的电影老片多,观众不愿意看,这说明院线在订购环节中出现了一些问题。院线代表观众订片,集中在某一时段订片,造成农民观众总是不能及时看到最新影片。需要院线今后在订购环节采取更加开放的态度,将订购影片的权力下放到放映队及观众手中。
江西欣荣院线自2014年8月开始实行农民点片制度,放映区域范围包括已列入江西省公益电影放映服务范围的行政村和农村义务教育中小学校。点片放映方式:一是现场点片;二是上网点片;三是手机短信点片。江西实施全省“农民点片”真正做到了“选片下沉”,利用江西欣荣院线自己的网站结合数字中心网站让农民挑选喜爱的影片,并提出了7日回复制度。
浙江新农村院线充分尊重农村群众观影选择权:建立农村群众观影需求调查机制,分层建立农村观众需求调查分析机制,采用菜单式预约放映服务机制,按需放映影片;根据农村人口集聚度和观影需求强度,调整放映结构,合理确定放映点;规定影片订购五日到位。
2、各地院线推出标准化放映
电影放映质量的好坏决定了观众的观影热情,只有提高农村电影放映行业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提升电影放映质量,才能更好地为观众服务。各地院线对于放映员的培训工作也是非常重视,每年都会固定队放映员进行培训和考核。
2015年,山东省新闻出版广电局提出“大力开展标准化放映服务工作,改善提高农村公益电影放映服务质量”,要求各管理服务站将放映员培训工作常态化,力争让标准化放映成为放映员的一种习惯。山东新农村数字电影院线公司在全国首倡实施公益电影标准化放映,取得了显著效果,观影人次出现了几倍甚至十几倍的增长,小村庄能达到一二百人,大村庄能达到五六百人,大村上座率更是达到了同比300%的增长。
江西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出台《农村公益电影标准化放映实施办法》,对映前宣传、放映节目、放映设备、场地选择、银幕张挂等每一个环节都制定了详细的服务标准。在影片选择上,要求放映员每到一地,都要了解所放映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当地种植、养殖特点及观众兴趣,选择对口对路的科教片、故事片,最大限度满足观众需求。此外还要求放映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每部影片整理出能为群众接受的内容提要。对放映员的操作,该办法做出“定点放映”、“定时放映”、“100%放完影片”等方面的规范,还要求在放映前半个小时放映员必须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实行标准化放映以来,农村公益电影放映质量有效提高,观影人次大幅增长,观众满意度大大提升。
第二届全国广播影视 (农村电影放映员) 技能竞赛于2015年5月在北京成功举办,本次竞赛旨在提高农村电影放映行业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提升电影放映质量, 更好地为观众服务。通过此次竞赛充分展示了电影放映员技术水平和综合能力,激发了他们的工作热情,为广大农民看到更好的电影提供了重要保障。大赛举办期间“2015年农村电影技术与管理培训班”也同时举行,来自基层200多名电影放映员参加了培训, 培训老师给学员们带来了关于“农村数字电影市场发展状况及趋势”、“农村电影公共服务转型实践与思考” 、“数字电影流动放映数据回传系统”等课程。这些都为农村电影的标准化放映和提高放映质量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技术监管与行政监管双管齐下 保证流动放映真实有效
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是惠民工程,必须保证农民群众看到看好电影。必须要加大监管力度,制订切实可行的监管办法,通过制度管理、舆论监督和技术监管等多种方式,加强对电影放映情况的监督,确保放映活动真实有效,确保政府补贴不出差错。各地院线也采取了数据回传系统和建立GPS/GPRS技术放映监管平台,同时依靠政府行政监管,保证流动放映的真实有效性。
一方面,基于对数据回传系统这一具有公信力的全国平台的信赖,以及对其“数据采集覆盖全国,场次统计准确有效,监管功能可查可控”等特点的认可,继上海、广东等试点地区之后,全国多个省市全面应用数据回传系统实施监管:
1、河北省于去年7月发文,要求全省所有农村电影院线公司依照数据回传系统的统计结果对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实施场次监管,并根据辖区实际情况、结合数据回传系统的功能设计制定了具体的管理办法。在此基础上,今年河北省为全省各市开通管理权限,要求各市级主管部门利用系统加强监督检查,促进了逐级抓落实的管理机制形成。由系统监控数据来看,今年上半年全省不符合省主管部门要求的放映场次比例由过去的11%降到了0.74%,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江西省从今年开始全面使用数据回传系统对全省农村电影公益放映场次进行监管,并且将数据回传系统的场次统计结果作为发放补贴的唯一依据。管理办法实施半年来,江西省在杜绝虚报场次、冒领场次补贴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3、北京市从今年起利用数据回传系统加强对全市放映设备及场次的监管,取得了良好效果。同时,北京市根据辖区特点正在建立北京农村电影公益放映监控平台系统,利用数据回传技术和GPS/GPRS技术双重技术手段,通过系统数据融合,形成综合监管相辅相成的新思路。在此基础上,北京农村电影公益放映监控平台系统依据电影数字中心业已形成的普遍适用于各地监管分平台的快速对接方法,正积极全国平台进行技术对接,情况进展良好,技术对接方法的有效性基本得以验证。
同时,多个省份利用已建成的GPS/GPRS监管平台加强辖区内放映场次的监管,制定适用于本辖区的管理细则,也取得了良好效果。浙江制定《浙江省农村电影 GPS/GPRS 监管实施细则(试行)》,按月提交《浙江省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检测报告》,以监测平台数据作为规范放映行为,申领财政补贴的考核依据,2015年上半年有效放映场次达97.02%;湖南通过公益放映监管平台监管全省120个县市放映的实施情况,2015年完善了监管平台地图升级,并将各地广场电影放映点、固定放映点等纳入监控覆盖范围,强化科学施管。需要满足时间、片名、照片、片长、地点等五个条件才能判断为有效场次,通过设备监控及人员最终确定作为补贴发放的依据;四川省建立了省级监管平台,实时监测放映员何时何地放映何部电影,目前四川省的23条院线中已有13条纳入省级监管平台,2015年还将有更多院线的监管系统与省级平台对接。要求放映员通过PDA上传三张照片,包括影片开头片名,群众观影现场和影片结尾字幕。在未对接省级监管平台的地区,如凉山州,监管采取传统手段,即调取设备日志、放映员工作日志、农村放映登记表对放映工作进行监督。
各地情况表明,不管采用哪种技术监管手段,只要加大监管力度、将管理落实到位,公益放映规范化程度都能得到有效提升。在此建议各地加强对公益放映情况的监管,推动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的可持续化健康发展。同时,欢迎已建成监管平台的地区积极与全国平台进行对接,以落实广发【2010】7号文件《广电总局关于推动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的要求,实现平台间互联互通,形成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全国公益放映场次技术监管体系。
4、固定放映点建设全面开花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东部农民群众已不满足于一月一次的露天放映,他们希望能够坐在影院和城里观众一样看电影的呼声越来越强烈;西部地区、北方地区的在元旦春节期间由于冬季天气寒冷,室外难以放映,本来是观影需求最旺盛的季节,却成为农村电影放映的淡季,农民群众迫切希望改变漫长的冬季没有电影看的现状。
据统计,浙江省目前全省室内放映点(农村文化礼堂等室内放映点)1141个,目前已有52个乡镇完成数字影院建设,预计2015年全省将完成204个以镇中心为重点的室内覆盖。今年是宁波实施“331工程”(即通过2014至2016年3年努力,力争实现3个100工作目标:建成100家公益电影放映基地;建成100个农村电影固定放映点;力争建成100个乡镇数字影厅)的第二年,宁波首批58家公益电影放映基地从今年起陆续投入使用,并在企业、社区实施公益电影放映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今年第一季度监控平台数据显示,这58家公益放映基地共放映电影280场,观众42326人次。截至目前,已建立乡镇多厅数字影院54家,室内固定放映点205家,公益电影放映基地100个,“331工程”目标有望提前完成。安吉是浙江省农村电影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县,目前已建成16家数字影院,基本建成农村数字影院网络,14家纳入农村公益电影放映活动范畴,其中4家在公益放映的同时,开展“一卡通”管理,试行低票价的市场化放映,扩大农村群众观影选择权。
四川省各地依靠省上10亿元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和市县级财政的支持和配套,大力推动固定放映点建设和室内影院建设,“十三五”期间要大力推动固定放映点建设,力争每个乡镇都要有。乐山市2014年完成乡镇室内电影固定放映点建设12个,完成乡(镇)村室外电影固定放映点建设33个。2015年计划在所有没有室内放映条件的乡镇建设室外电影固定放映点。凉山彝族自治州固定放映点建设思路是成熟一个建设一个,目前已建固定放映点43个。凉山州所辖冕宁县2014年共有23个固定放映点,2015年计划向全县推广,使用乡镇文化站作为室内放映点,建成40个固定放映点。
内蒙古乌兰察布2014年共建设55个固定放映点,2015年计划再建158个放映点,每个区县充分利用已建成的乡镇综合文化活动中心、互助幸福院,建立不同档次的固定电影放映点。
江苏无锡首批20家社区影院已于2014年11月份完成建设,统一投入运营。社区影院以江苏策群新农村数字电影院线为依托,采取定时定点的放映模式,实行统一管理、连锁运营。2015年上半年共为19家社区影院提供了94部影片,共计308场。
从以上这些院线实践可以看到,各地主管部门以及院线在充分考虑经济实力的前提下,根据东、中、西部发展的差异,制定了不同的政策。有的新建及改造固定影院模式,有的则利用现有农村文化活动中心放映。这样积极探索,为免费公益放映和商业收费放映创造了条件,不仅改善了农村群众的观影条件,也会逐步实现农村电影向市场的过渡,从而从根本上解决广大农村观众“看好”电影的问题,实现农村电影服务的繁荣发展。
5、积极为农民工送电影
国家对农民工工作很重视,国务院2014年9月专门下发了文件,要求中央和地方进一步做好农民工服务工作。活跃基层群众文化生活,加大对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投入,为农民工平等享受最基本的文化权益创造条件,就是其中一项重要工作。
今年年初,广电总局副局长童刚在调研深圳龙岗公益电影工作时,要求龙岗区探索公益电影服务农民工新路,建议率先推行公益电影“爱心卡”试点,优化公益电影服务农民工方式,实现公共服务均衡化,龙岗的试点工作成功后,总结经验,在全国推广。为此,深圳专门成立了深圳益民数字电影院线有限公司,探索引入市场机制,处理好市场化与公益之间的关系,启动龙岗农民工公益电影“爱心卡”的试点工作,采取免费公益和市场收费相结合的方式,积极探索公益电影市场化运作之路。
广东省鼓励农村电影院线公司与用工量大的企业合作,由企业提供设备和场地,将固定放映点设在企业,院线公司定期进行服务。广州珠影网络文化信息服务有限公司试点组织成立多芒企业院线,在广东各大中型企业的积极配合参与下开展企业公益数字影院的建设试点工作。目前,多芒企业影院已全面开通,现已覆盖全省设立16个固定放映点。2015年上半年共为15个放映点订购了134部影片,共计345场,外来务工观众达7万人。
上海在2015年“五一”假期由市总工会、市文广影视管理局联合开展“同在阳光下”——上海农民工假日免费电影专场放映活动,活动期间上海市共有90家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和工人文化宫参与该项活动。农民工可凭身份证就近就便选择电影放映点,观摩主办方精心挑选的热映影片。
实现农民工放映常态化还需根据农民工流动状况,将农民工集聚地纳入农村电影服务范围,科学规划室内固定放映点建设,针对农民工的工作生活特点,合理确定放映场次,出台补助政策,稳妥有效地满足农民工群体的观影需求。
6、各地院线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
农村电影放映工程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有赖于市场化运作和符合自身发展实际的商业模式探索。经过“十二五”的实践,有些农村院线尝试用放映覆盖开发放映市场,从而增加院线实力;有的院线通过影企合作,形成长期的互惠互利局面;还有的院线公司尝试电影产业链的开发,从电影放映向电影创作延伸。
湖南大映传媒是由湖南广电联合14个市州农村数字电影院线公司共同组建的公司,是湖南省广播电影电视局旗下唯一的农村电影经营服务实体。现阶段农村电影市场广告难做,市场上的厂商不认可,因此大映传媒做了做了很多营销,把公益市场和市场经营结合起来,和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合作,还有冠名的厂商。通过映前广告、内容挂角标、结尾广告,厂商冠名等形式,平均年广告收入大约400万。此外大映传媒还制作了《五女拜寿》、《老表轶事》等戏曲片以及《映山红》系列科教片。
安吉作为浙江省农村电影综合试点县,近年来着力调整放映结构,完善基础设施,探索市场运行、建立长效机制和强化政策保障,取得了一定成效。目前建成16家数字影院,基本建成农村数字影院网络,14家纳入农村公益电影放映活动范畴,其中4家试点影院还构建了“一卡通”消费终端和票务监管平台,探索低票价市场化运行模式,今年上半年3至6月,4个试点影院票房收入41860元。
江苏策群数字电影院线作为一家民营企业,在国家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程逐步升级完善的过程中,凭借自创的“四个一”放映模式,即每天在无锡市中心放映一场;每周走进各个社区放映一场;每月在乡镇放映一场;每年到最偏远农村放映一场。通过兼顾商业和公益,城市农村两手抓的放映模式,以及“服务百姓,服务客户”的经营理念,在农村放映领域打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江苏策群院线把放映当作载体吸引广告赞助,将“市场化运作”的基因真正植入到农村公益放映之中。运营两年多,这家公司运营稳定,广告业务逐年增长,正在逐步扩大公益放映的覆盖范围。
河南新华院线深耕广场放映,目前河南全省有100多个“数字电影广场”, 公司享有电影贴片广告权,通过市场化运作,形成广场电影的长效机制。今年中影新农村放映公司又向院线投放100套设备用于城镇广场放映。
四川乐山积极探索公益放映广告增值服务,将公益电影放映场次打包给广告公司,2014年广告增值达到400万。具体广告形式包括映前宣传,企业赞助专场、企业冠名、观影券广告、贴片广告等。把放电影做成群众性娱乐活动,聚集人气开展商业活动。
上海百视通院线,打造了一种兼顾公益、商业属性的观影模式,让更多年龄段人群走进社区、学校公共场所观看电影,将电影打造成公共服务的亮点。放映分为公益场和商业场,观众刷卡观影。这种公益、商业结合模式,确保基本的公益观影需求,同时满足亲子、白领(商业收费)个性化观影需求。
综观当下的院线市场化运作,尚处于市场探索阶段,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应该看到,如不进行市场化运作,农村电影放映就只能停留在基本的公共文化保障基础上,难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高标准、个性化需求。考虑到农村电影放映工程覆盖面广,地域个体差异大,很难实现全国性的规模化复制和推广,因此未来如何突破还需要院线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探索。
三、少数民族语译制与放映:译制放映相结合
少数民族语电影数字化译制工作经过7年来的发展,完成了数字化译制工艺和工作流程的全面转换,国家财政解决了大部分译制经费的需求,电影局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为各译制中心提供支持,在数字中心宣传网站上建立译制工作专区,建立了公开透明、竞争有序的工作格局,可以说全国少数民族语电影译制工作体系已基本建立。
据统计,2015年1-6月少数民族语可供译制影片58部,译制申请影片488部次,译制完成影片353部次,发行版完成影片524部次;总计订购少数民族语发行版影片计150137场,较2014年同期增加14583场,增幅为10.76%。目前,全国共有11个译制中心,累计完成译制片4000部,包含了17个语种的35种方言,每年放映场次超过20万场,可译制素材累计已达500多部。
少数民族语电影译制作为我国公益文化服务的重要内容,担负着为广大少数民族地区提供本民族语言电影节目的任务。“为民族群众而译、为农村放映而译”是要始终坚持的工作原则。这几年我们影片译制的数量基本满足了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的要求,部分地区将放映纳入公益服务的考核范围,在场次配比、放映补贴等方面都进行了有益尝试。译制影片只有进入放映市场,让民族地区群众看到、看懂、看好,才是真正实现了少数民族语电影译制的目的和任务,少数民族语电影译制才能得到体现和发挥。
今年上半年新疆广播影视译制中心译制的影片订购场次达到了61627场,农村电影办公室专门协调素材、译制和发行放映的相关工作,译制单位按照放映单位的意见,结合本单位的工作实际,制定译制计划。译制节目完成后,译制单位通知本地的放映单位及时订购并进行放映。其中维吾尔语-新疆订购场次达到56176场。
四川凉山的译制中心每年都会组织相关院线推介彝族语影片,让“译制”和“发行”有较好的对接。数据显示,近两年该地区放映场次增加不少,仅上半年就达到了16000场,覆盖了位于四川、云南等省份的彝族聚集区。
四、电影数字中心努力提高服务质量
为了更好地为广大流动院线以及农村电影观众服务,在广电总局领导和电影局的具体指导下,2015年上半年电影数字中心完成了回传系统的升级改造,加强了中心网站的影片宣传力度,同时遵照广电总局进一步提高服务意识的指示,开展了大规模的市场调研,进一步强化了数字中心在整个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服务功能。
1, 回传系统使用范围进一步扩大
电影中心一直以来持续对流动放映技术服务平台进行优化升级,不断为全国各院线提供更优质的技术服务,为各级主管部门提供更有效的监管手段,推动电影公共文化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今年上半年,电影数字中心在原有PC端授权软件的基础上,顺应智能手机全面普及、移动网络快速发展的趋势,推出了智能手机和无线读卡器相结合的移动授权解决方案。这一方案能够为院线、放映队提供随时随地的授权服务,从而为更好地满足观影群众的个性化需求提供了技术保障。
依托这一方案,数据回传系统的回传渠道也得以拓宽,回传内容得以拓展,实现了对放映场次、地理位置、现场照片等放映现场情况的准实时监管。数据回传系统将继续发挥其国家平台的资源优势,为各级主管部门监管提供简单有效的监管工具,促进各级主管部门进一步提升对公益电影放映场次补贴及国家资助的数字放映设备的管理水平。同时,利用国家平台公信力强的特点,数据回传系统也可为院线经营活动提供管理手段和放映凭证,为院线公司开拓农村电影市场、运作商业模式提供服务。
2、积极开展基层调研
遵照广电总局进一步提高服务意识的指示,电影数字中心今年开展了大规模的市场调研,实地走访了江西、湖南、贵州、内蒙、四川、浙江等地,深入了解了目前农村电影发展面临的问题以及各院线在积极探索市场化道路中的经验及教训,为下一阶段农村电影可持续发展寻求对策。
3、 加强服务意识
今年上半年,数字中心共制作制做授权 608万7224 场,制作影片712部,制作少数民族语影片415部次,卫星传输2932部次影片。根据回传系统中统计出的单日放映场次过多的异常情况,专门成立的调研小组每周及时和相应的院线电话沟通了解相应放映队的实际放映情况,不但掌握了一手资料,也对不规范放映起到了震慑作用。经过近1年的工作,目前人为消减场次的行为已大为减少。
为了确保每年国产新片比例不低于三分之一,电影数字中心加大数字交易服务平台上影片的征集力度,从春节档的《熊出没之雪岭雄风》、《天将雄狮》到最近的《战狼》都是第一时间登陆农村交易平台。目前版权方从去年同期的218家增加到了241家,1年间新增23家;片源得到大幅拓展,今年上半年新增影片272部,2年内上映的新片占比达到76.1%,进一步丰富了电影的节目,使上平台的节目更新、更快。
为了更好地为院线订购提供服务,数字中心网站强化首页焦点大图影片推荐,主推主旋律影片及过亿影片,受到版权方及院线一致好评。同时根据上级指示精神及各院线提出的个性化的需求,及时制作相关专题方便院线举行活动及订购,今年上半年制作了过亿影片推荐、戏曲片推荐等多个专题,不仅宣传了相关主题影片,而且为院线订购相关影片提供了重要参考。
4、“远程注册”即将启动
今年上半年数字中心共为院线注册播放服务器3643套。为适应农村电影发展的新形势新需要,数字中心积极攻克技术难关,开发和完善数字电影服务交易平台新功能。据了解,新研发的“远程注册”下半年即将启动,对于院线的服务响应将会更加快捷及时。
五、深化农村电影改革 促进可持续发展
由2015年上半年的数据可以看出,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基本满足了广大农村观众的观影需求,进一步完善了电影公共服务体系,一些省市还把中小学观影纳入到公共服务范畴,基层群众的观影需求得到了进一步满足,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农村电影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随着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变化的实际情况,农村电影需要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大创新力度,以“政府购买、农民受惠”为基础,重点在“企业经营、市场运作”上进行突破。院线公司要以“企业经营 、市场运作”的指导思想,打破“大锅饭”,让干好、干坏不一样,改变完全依靠政府补贴,对农村电影市场运作不主动,不积极的工作状态。2015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探索新形势下农村电影发行放映的市场新机制的关键一年。首先要改变“政府买服务”的方式,要从流程入手,确保买到优质服务,打破过去“一买订终身”的方式;其次,加强企业经营、市场运作,积极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市场建立农村电影发行放映的长效机制;第三,提高农村电影公共服务质量,转变农村电影就是露天电影的传统观念,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利用乡镇礼堂、文化活动站(室)建立室内固定放映点,逐步改善农村群众的观影条件推动农村电影放映从“看到”向“看好”转变;第四,有条件地区在保证一村一月一场电影的前提下,适当调剂农村场次到有需要的农民工工地、社区、学校、广场放映,积极开展二级市场的探索,满足不同群体的文化需求。不断拓展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内涵,促进农村乃至更广泛意义上的流动电影工作持续健康发展,让不同市场的观众均等享受文化发展的成果。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