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探索创新 让观众喜闻乐见
2012-7-10来源:中国电影报
党的十六大提出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吹响新时期电影改革发展的号角。自电影产业化全面实施以来,在一系列利好政策的驱动下,经过数年的产业化实践,中国电影继续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电影产量持续增长,电影质量不断提高,电影产品日益丰富,电影市场不断开拓。同时,电影创作呈现出新生力量不断涌现、创新能力不断增强、艺术探索充满活力的良好局面。一大批影片更加注重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充分尊重电影艺术规律和电影市场规律,力求实现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有机统一,逐渐探索出一条既弘扬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又符合广大观众审美需求的新路,为促进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推动电影大发展大繁荣作出重要的贡献。
产量质量不断提升 题材类型不断创新
党的十六大以来,电影产量逐年增长。2002年创作生产故事影片100部。从这一年起,业外、民营资本的规模进入,让电影制片行业逐渐建立起新型的投融资体制机制,开拓出多主体投资、多元化融资、多样化发展的电影产业的崭新道路。到2010年,全年创作故事影片首次超过500部,位居世界第三;在电影局立项备案的剧本近2000部。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站在新高度、新起点的中国电影又向前迈进一大步,全年创作生产故事影片558部,各类影片共计791部。
综观这近3000部电影中弘扬主流价值的影片,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是现实题材电影创作受到广泛关注,在整体创作中比例逐渐增大,涌现出一批紧密贴近现实、信守社会责任、体现人文关怀的优秀作品。如把握时代脉搏、表现时代主题,为时代进步鼓与呼,展示优秀共产党员形象的《张思德》、《郑培民》、《沉默的远山》、《任长霞》、《生死牛玉儒》、《公仆》、《铁人》、《第一书记》、《杨善洲》、《郭明义》、《钱学森》、《雨中的树》等;如展现改革开放成果的影片《飞天》、《首席执行官》、《心跳墨脱》、《刻骨铭心》、《高考1977》等;如展现军民团结抗击自然灾难的《惊涛骇浪》、《惊心动魄》、《惊天动地》等;以及关注现实生活与普通人情感、展现时代风貌的《唐山大地震》、《可可西里》、《千里走单骑》、《老家新家》等。这些现实题材影片具有浓郁的时代特色和生活气息,反映了日新月异的改革开放实践和人民群众的丰富生活及思想情感,弘扬了真善美,发挥了电影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积极作用。
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影片创作也取得了新的突破。以《建国大业》、《建党伟业》、《太行山上》、《我的长征》、《辛亥革命》、《八月一日》、《风起云涌》、《湘江北去》、《忠诚与背叛》等为代表的一系列优秀作品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大力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深刻反映出革命是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巨大推动力,突出塑造了革命先驱者的光辉形象,为重大题材电影创作开辟了新视野、新境界。
第二个特点是鼓励艺术创新,形成多样化局面。十六大以来,电影创作从题材到样式,都呈现出多样化的特色。少数民族电影创作多姿多彩,创作拍摄了《美丽家园》、《吐鲁番情歌》、《鲜花》、《额吉》、《乌鲁木齐的天空》等一批讴歌民族团结、展现少数民族新生活风貌的优秀电影。少儿题材创作充满活力,出现了故事片《暖春》、《我们手拉手》、《锦绣花园》、《走路上学》、《隐形的翅膀》以及动画片《小兵张嘎》、《西柏坡》、《兔侠传奇》等优秀作品。农村题材的创作产量和质量明显提高,《村支书郑九万》、《村官李天成》、《农家媳妇》、《大孝儿媳》等影片为农民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
探索主流大片创作模式 社会价值市场效益并重
2007年上映的电影《集结号》有着明显的商业元素,但它所开掘的精神特质,使影片具备了以往大片所缺乏的深度,它站在历史的高处,呼唤良知和信念,呼唤友爱和宽容。2.6亿元的票房成绩让该片赢得了观众的认可,在商业大片与主流价值观的嫁接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主流大片的发展在随后几年的电影创作进程中进入了新的阶段。《建国大业》、《建党伟业》、《唐山大地震》、《金陵十三钗》、《风声》、《十月围城》、《梅兰芳》、《叶问》系列、《赵氏孤儿》系列等影片“开辟了主流电影的新时代”。《建国大业》、《建党伟业》充分运用宏大的叙事风格,以百位明星共同参演作为商业卖点,非常好地找到了与大众的契合点,两部电影票房均超过4亿。《唐山大地震》以震撼的视听效果,平凡朴实的切入角度,将电影技术与人性展现完美结合,6.75亿的市场表现再次创下多项市场纪录。去年年末上映的战争史诗电影《金陵十三钗》以独特的视角展现了中国人在面对南京大屠杀时所展现出的侠肝义胆,并首次邀请奥斯卡“影帝”主演,创造出超过6亿的不俗票房成绩。
另外,一些主流电影在农村电影放映方面成绩同样出色。2011年的统计显示,《举起手来2》、《李天佑血战四平》、《喋血孤城》、《惊沙》等四部电影的订购场次均超过10万场,《举起手来2》达到35.5万场,《唐山大地震》、《建党伟业》、《建国大业》、《歼十出击》、《惊天动地》、《太行山上》等影片也进入了前20名,主流电影订购总场次达163.4万场。
◎ 声 音
尹力:主流影片可以拍得好看
2004年,尹力执导的电影《张思德》在各地的卖断价格折合成票房后达到了2700万,成为当年主流电影市场化运作的典范。2006年创作的《云水谣》挺进竞争激烈的贺岁档上映,收获票房约3300万;2009年的《铁人》通过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票房同样突破3000万。目前他正在四度联合著名编剧刘恒,创作向党的十八大献礼的新片《雨中的树》。
尹力认为,主旋律也能拍出贴近人民的商业大片的感觉,只要放下架子,多借鉴一些商业片的处理手法,思想性教育性强的片子仍然可以拍得很好看。他表示,“今天的艺术工作者最需要思考的是,怎样在一种有品质的主流意识的电影中融入更多的商业娱乐因素,怎样让充满娱乐的文艺作品不庸俗,又不缺失主流的价值观”。
冯小宁:中国电影需要“英雄”
冯小宁的历史题材新片《甲午大海战》即将热映,部分媒体和观众对片中的海战场面赞不绝口。
其实,早在2010年冯小宁的作品《举起手来2》就在主流院线拿下近千万的成绩;其前作《举起手来》在2005年“六一”上映,也取得了不错的票房。两部影片在农村订购榜上成绩更是出色,2011年,《举起手来2》以35.5万场的订购量位居榜首,《举起手来》在“问世”六年后,仍以3.6万场的成绩名列第16位。
十年来,冯小宁执导了《嘎达梅林》、《信天游》、《举起手来》系列、《青藏线》、《超强台风》、《甲午大海战》等多部主流影片。他表示,称霸世界的美国电影内核有三点:第一是人性,第二是民主,第三是英雄主义。有的中国电影创作者认为商业就是“逗贫”,其实真正能打动全人类的商业卖点应该是美国电影的内核。
冯小宁认为,美国的历史“短”且“杂”,因此美国人把“民族”二字称作“美国”,美国精神、美国英雄是电影中最常出现的元素。那么,“中国英雄”应怎么理解?他表示,自己拍摄的电影中主角都是平民英雄,把握住了人性、民主、英雄这三个核心要素,因此会被更多观众所喜爱。“为观众提供有品质的精神食粮,应该是电影人追求的终极目标”。
陈国星:拍英模题材电影要寻找观众心理诉求点
陈国星作为活跃在一线的知名导演,十年来佳作频出,其中最近创作的《我的左手》、《第一书记》和《郭明义》让人印象尤为深刻。2010年《第一书记》收获1500万,2011年《郭明义》票房达6500万。
“在中国电影里,采自于基层的、打动人心的真人真事很多。他们就是一滴水,而我们的社会,正因为有着这一滴一滴的水,才得以汇聚成中国社会改革的大洪流”。陈国星说。
英模人物电影容易给人造成一种“拔高”的印象,对此,陈国星认为,“如果说至高无上的伦理价值观拉开了与普通电影观众的距离,那么个人内心的幸福和平和却是直抵观众心理需要的诉求点。这也是创作英模人物电影时最至关重要的,对于沈浩、郭明义,包括之前的胡小军、孔繁森的创作,我都非常注重这一点。”
◎ 链接
◎ 《摄制电影许可证(单片)》正式施行,解放了电影制片业的生产力,强有力地促进民族电影更大繁荣。2002年2月1日起施行的修改后的《电影管理条例》,对制片单位的申请条件、申请流程等做出了规定,吸引更多的社会人才和资金投入到电影业。
◎ 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深刻认识文化建设在增强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等方面的巨大作用和战略意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繁荣,创造出更加灿烂的先进文化。
◎ 2003年10月,电影剧本立项、影片审查及中外合作制片的新规定同时发布,对繁荣电影创作,提升电影质量,促进国际文化交流,维护中外合作摄制电影的制片者的合法利益等方面起到了推动作用。
◎ 2004年1月,国家广电总局下发了《关于加强电影产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提出要繁荣电影创作,加快产品创新。《意见》指出,创作者要坚持正确方向,多出优秀作品,牢牢把握正确的创作导向,坚持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更新电影创作观念,正确把握电影的商品属性,加强市场调研;鼓励艺术创新,充分借鉴世界范围内的电影先进艺术经验和成果,形成类型化、多样化的创作格局。
◎ 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 200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并就四点进行阐述: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二、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三、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四、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
◎ 2009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大力推动我国电影产业跨越式发展,实现由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的历史性转变。《意见》提出,在电影数量稳定增长的同时,更加突出提高质量,大力实施精品战略,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精心组织生产好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反映现实生活和人民主体地位的重点影片。着力强化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有机统一,充分发挥电影在振奋精神、增强信心、凝聚力量、促进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
◎ 2011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战略举措。2011年岁末,酝酿已久的《电影产业促进法》终于面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此法的出台将保障快速发展的电影产业有法可依、健康发展。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