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1000_255px;

行业资讯

首页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军旅电影:银幕上的坚守与创新

2011-10-18来源:国家广电总局

 

 

      正如纤细的脖颈承担不起硕大的头颅,低哑的咽喉唱不出美妙的和声,没有与之对应的胸怀、责任和修养,军队电影工作者如何在激流汹涌的21世纪自信从容地重铸中国共产党和人民解放军的内在精神气质,进而以遒劲有力而又瑰丽多姿的艺术创新来引领中华文化的复兴和繁荣?

 

  电影工业从默片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胶片到数字,从平面到立体,从类型电影到电影类型,从最初被认为是“没有商业前途的发明”成为今天各国之间竞相输出文化价值观、美国电影独领风骚的重要娱乐媒介和文化产业,至今不过短短百年。应该看到,无论是技术、意识还是学术领域,它都乘着现代科技和商业文明的东风,以非凡勇气和视域,不知疲倦且精益求精地不断地实现着自我革新和突破,反复刷新人们的讲述故事、消费娱乐、弘扬精神的方式和途径,并以难以计数的银幕经典奠定了电影艺术牢不可破的美学地位。因此可以说,一部世界电影史,就是一部文化创新史。创新精神就是电影产业最高意义上的现实主义精神。电影的灵魂就是创新、创新、再创新。

 

  以高昂的主旋律引领时代精神

 

  我们的军事题材主旋律电影伴随着新中国的成长而不断发展,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反馈和引领着中国的时代精神和文化品位。以八一电影制片厂为代表拍摄的军事题材影片,从1990年的《大决战》《大转折》《大进军》等一系列佳作和精品,为新世纪军事电影的崛起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新世纪10年的“三惊”系列(《惊涛骇浪》《惊心动魄》《惊天动地》)《冲出亚马逊》《太行山上》《夜袭》等作品,在某些程度和层面上已经展现出了一些不同以往的个性化探索,开拓了主旋律电影的新领域。尤其是今年3月份上映的反映西路军临泽突围的革命历史题材影片《惊沙》和“七一”上映的以航天英雄为原型的故事片《飞天》,像两股清新的风刮过影坛,前者以她顽强不屈、以弱击强、向死求生的红军精神,以小见大地折射出了支撑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开创人民共和国这一伟大历程的内在动力,带给千万观众以难得的信念洗礼和灵魂撞击;而后者则以她宏大紧凑的“家国同构”的叙事结构、跌宕起伏的人物命运、独具匠心的艺术想象,有力印证了新中国作为航天大国崛起于世界之林的决心和能力,上映至今受到广大观众充分的肯定,并摘得了十四届电影金鸡奖和二十八届电影华表奖的多项桂冠。

 

  伴随着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文化的大众化、消费化和市场化倾向蔓延各个艺术行业和门类,自2002年《英雄》带领中国电影进入大片时代,电影的票房和产量逐年屡创新高,2010年总票房已突破100亿人民币。我们应当为电影产业规模的壮大、消费市场的繁荣鼓掌喝彩,更有理由为主旋律电影所取得的成绩和广阔前景感到精神振奋。同时不可忽略的是:社会文化生活多元格局早已冲破了计划经济时代的美学标准、电影形态和电影语言,以美国好莱坞大片为表征的西方意识形态泥沙俱下滚滚而来,以雷霆万钧之势冲击、挑战着中国传统的集体意识,并且以电影、网络、音乐等传媒工具作为重要载体,“润物细无声”地裹挟和浸染着中国社会各个角落,悄然改变中国人的某些固有观念。

 

  我们是如此迫切地需要感情朴素地、方法灵活地、故事动人地、才华横溢地始终展现中国的主旋律电影和中国电影的主旋律。

 

        以忠诚的品格坚守发展创新

 

  所有的创新都不是天外来客,不是灵光射顶,创新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坚守和继承。我们要从那些红色经典中继承什么呢?

 

  对于中国革命史的珍视和熟悉。电影工作者首先自觉学习党史军史,学习伟人著作,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来龙去脉。人之所爱,必先熟悉,乃生情感。脑中没有英雄伟业的系统培养和熏陶,没有一面父辈的旗帜,没有一颗革命的种子,没有一个坚定的情感立场,而是命题作文,需要创作什么再去研究什么,感情不投入,研究不深入,如何创造出优秀的革命历史题材电影?

 

  保持忠诚的品格。其心清,则见识明达;其志专,则用事精微;其意诚,则处世刚正;其情真,则可同荣辱共进退。忠诚在艺术事业中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忠实于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和激情来创作。为什么前17年的银幕红色经典,如《钢铁战士》《柳堡的故事》《战火中的青春》《林海雪原》《铁道游击队》《小兵张嘎》《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到文革时期的《闪闪的红星》等,它们一方面是必须体现国家意志的指令性动作,几乎没有辗转腾挪展现艺术个性的空间和条件,一方面缺乏参照,摸着石头过河,而且几乎无一不是在一穷二白、极端艰苦的创作、拍摄条件下完成的,都是拓荒而行,今天看来依旧水准很高,散发出强大持久的艺术生命力。说到底,电影的灵魂并不在于形式而来自人生观,是情感——动机的血汗和泪水,是故事间敲断骨头连着筋的顽强情感结构,如果排斥高尚,必将远离感动。老一辈电影工作者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和对艺术的无私奉献,他们的职业素养、敬业精神、团队精神、吃苦精神、奋斗精神,就是主旋律电影的精魂之所在,更是我们必须坚守的精神原动力。

 

  在坚守传统中更新视野。从《八月一日》《我的长征》和《太行山上》《天安门》《张思德》《沂蒙六姐妹》《秋之白华》等经典叙事的主旋律影片尤其是《十月围城》和《惊沙》中可以看出较以往同类影片更细致入微的人性观照,多角度多人物呼唤人间正气与理想信念。同时要立足历史和未来的切割点,以更广阔和纵深的视野观照某一重大历史事件。对时间不可逆性和空间环境独特性的认知和敏感,给我们主旋律电影尤其是革命历史题材作品的挖掘提供更加丰富、多面和深刻的断面和切片,为今后的重新阐释提供巨大空间。近年来很难称之为主旋律的几部大片,尽管无论是《集结号》中虚构人物和情节设置所得出的某些生硬结论,还是《南京!南京!》中历史夹杂在民族沉痛感中某些个人观点,或如《建国大业》《建党伟业》中的过度包装和凌乱叙事,以及《色戒》《风声》和《东风雨》等影片过于精美甚至机巧的类型化处理,都有这样或那样的值得商榷之处,但是我们亦应当看到它们均从不同视点和角度切入历史,取得了创新性成就。尤其是《建国大业》《建党伟业》两部大片已经在相当程度上突破了以往如《西安事变》《开国大典》《重庆谈判》《大决战》等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片那种A事件导出B事件“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时代局限,而较敢于以宏大的企图心、庞杂的细节来综合地表现事件之前后的历史全景,展现出了当代电影人理应具有的厚重、深刻和不断发展的对革命历史的新认知。

 

        以借鉴中外的经验繁荣自己

 

  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谈到:“我们决不可能拒绝继承借鉴古人和外国人。”

 

  电影工业产生于欧洲,繁荣于美国。

 

  近年来美国军事、战争电影《硫磺岛家书》《父辈的旗帜》等鸿篇巨制将战争与人性的壮美、残酷、深邃、辽阔和多元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和起点;韩国电影《实尾岛》《海岸线》《太极旗飘扬》《向着炮火》等影片也在重新解读战史同时大力地输送韩国的价值观;在《布列斯特要塞》《第二战线》和《边疆》等影片身上,我们又目睹了俄罗斯军事电影的重新崛起。就是在各国竞相输出文化软实力,中国电影工业必须与国际电影美学深度接轨,中央大力提倡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今天,人家都打到家门口了,不熟悉、不了解、不借鉴、不运用、甚至不超越外国电影的成功经验,不出其不意,不古调新弹、不反其道而行之,是难以捍卫本土电影尊严的,更遑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相较与几年来电视剧的勃勃生机(如《雍正王朝》《康熙王朝》《汉武大帝》《大宅门》《大染坊》《乔家大院》《闯关东》等),制作精料、成本巨大历史题材电影往往缺乏历史厚重感和想象力,除了《孔子》《赵氏孤儿》《梅兰芳》等少数几部影片以诚意勉力支撑着中国传统文化的银幕表达,其它诸如《赤壁》《花木兰》《战国》《关云长》等耗资甚巨的古代战争影片,实在难以名副其实,它们在自家门口显得水土不服,这已经说明了中国传统美学经验与当代中国电影的深度断裂。而无论是《三枪拍案惊奇》《让子弹飞》《唐吉珂德》还是《麦田》《我的唐朝兄弟》这样匪夷所思、几乎毫无中国风格、深受好莱坞电影浸染的游戏之作,居然被许多人奉为经典。我们实在没有理由不怀念那部拍摄于20年前的,将好莱坞西部片经验成功移植西北大漠边陲的《双旗镇刀客》。

 

  利用和借鉴西方电影技术来书写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考验着中国电影能否打开一条真正通向世界的文化路径,这项伟大事业在市场多元化,电影产业化的当下中国显得是那么任重而道远,但是我们有理由充满信心,因为有民族精神和中国气派的艺术规律是任何金钱和势力不可战胜的。

 

        以顺应时代的变化书写当下

 

  改革开放后尤其是新世纪以来经济建设所取得的成果举世瞩目。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极大地丰富和多元,这其中有多少可歌可泣,大书特书的人物和故事数以万计。《惊涛骇浪》以1998年全国性特大洪涝灾害为故事背景,塑造了三个家庭和几组人物在洪峰到来时的情感与事迹,并且赋予了剧中人物以各自不同的时代特征和情感纠葛,亲情、爱情、友情与光荣、尊严、民族情感在洪峰到来时候集体爆发,使得本片不但场面壮观,且叙事节奏分明,充满感情力量。《惊天动地》讲述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时,正在率部演习的解放军某部旅长唐新生在与上级失联状况之下,毅然决定带领部队突破重重险阻奔向灾区进行救援工作的故事。拍摄手法细腻,地震场面大量运用电影科技合成镜头,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同时通过正面描绘,展现了新时代青年军人丰富情感和舍己为人的大无畏精神。应该说,近年来的每一部军事题材作品,均在主旋律的道路上坚持着多样化的探索,体现出顺应时代发展所作出的相对职能变化、揣摩电影艺术规律、并具有原创性地敏锐捕捉题材和素材的不凡手眼。它们多样化是为了更好地从历史和现实中挖掘战争母题,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兵服务、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而不是为了邀名射利,哗众取宠,获得资本市场的青睐和簇拥,也不是为了倏忽来去,纵横人间,径直奔向莫名其妙的小众世界。

 

  军事题材作品在市场中的某些劣势,恰恰是有利创新电影格局的优势。只有在创作生产的过程中自觉地适度去金钱化,而不是为了经济效益反复试验、挑逗甚至诱导那些端不上台面的官能刺激,才能更好地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准确把握当今时代文化发展新趋势,准确把握各族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期待,创作出符合电影艺术规律的佳作。只有同广大人民群众一道真切感受生活,一道呼吸一道思考,一道面临困惑一道解决难题,以严肃的现实主义精神和全新的现实主义视角描写他们,关怀他们,鼓励他们,讴歌他们,矢志不渝,持之以恒,主旋律电影的辉煌可计日而待。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