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思想 形成合力 迎接数字电影新时代到来
2009-11-18来源:电影数字中心
统一思想 形成合力 迎接数字电影新时代到来 -----毛羽2009年全国电影科技工作报告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委员、各位代表:
大家好!感谢大家大雪之后克服重重困难从全国各地赶到银川,来参加我们一年一度的全国电影科技工作会议暨电影专业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首先我代表电影局、代表电影专业委员会的几位主任向大家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也在此转达广电总局赵实副部长、张丕民副部长和电影局童刚局长向大家的问候!
与往届会议不同的是,前来参加会议的,除了我们电影专业委员会的委员,我们特邀的代表外,今年我们还特别请了刚刚完成职能划转的各省、区、市广电局分管电影的处长。请各位处长参加技术方面的会议,不仅是希望各位处长尽快了解电影技术方面的情况,更重要的是,今天电影正处在胶片技术向数字技术转变的关键阶段,电影技术的变化不仅是技术领域的革命,它更关乎电影管理理念、管理方式和经营模式的创新。因此,各位处长通过对电影技术的逐步了解,对于今后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去做好电影的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们这次会议是在电影界圆满完成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向祖国汇报”电影的各项任务,电影产业和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背景下召开的。2009年,在广电总局的领导下,在广大电影技术人员的推动下,伴随着电影产业的蓬勃发展,中国电影在做好传统胶片电影的同时,正在加快数字化,开拓新时代。通过产业化、数字化两个途径实现中国电影业的跨越式发展已经成为电影全行业的共识。我们这次会议,就是继续贯彻落实广电总局推动电影产业发展的措施,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高认识、改革创新,推动电影科技发展再上新台阶。下面,我代表电影局、代表电影专业委员会就2009年电影技术工作作一总结,就存在的问题商讨进一步推动解决的对策,并就明年以及“十二五”科技规划的一些基本思路和各位委员、代表做一个交流与沟通。
一、全国电影产业发展继续保持强劲增长态势
2009 年我国电影产业在诸多行业经济增长普遍放缓的背景下,逆势而上、蓬勃发展,保持了强劲的增长态势。截止10月31日,已审查通过故事影片389部,预计全年国产电影产量将达到450部,再创历史新高。全国电影市场票房收入为 48.5 亿元,与2008年同比增长40%以上,预计全年有望达到60亿。《建国大业》、《风声》、《赤壁(下)》、《南京!南京!》、《疯狂的赛车》、《喜羊羊与灰太郎》、《叶问》等10部国产影片票房超过亿元。还有一批具有冲击亿元票房实力的国产大片目前已基本完成,将在贺岁档期初陆续推出,必将在岁末年初的电影市场上形成一个新的高潮。
产业复兴带动影院建设,截止到目前,全国城市主流院线影院达到1635家,银幕数达到4483块,分别比去年新增影院90家,银幕386块,随着贺岁档期的临近,近期将会有多家新建电影院开张营业,预计年底银幕数将突破4600块。随着电影数字化放映进程的加快,中小城市影院建设迎来了新的机遇,一批中小城市的影院由于安装了2K数字放映设备,使当地观众与大城市同步看到国内外分账大片成为可能。目前,我国2K银幕数已近1500块,位居世界第二。此外,国内自主研发的1.3K中档数字放映技术经过试验取得成功,目前已在40多个中小城市影院安装了80余套放映设备,年底前将超过100块银幕,为下一阶段在全国中小城市发展1.3K数字影院积累了经验。
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方面,全国农村电影市场进入稳步发展阶段,截至到目前,发展农村数字院线203家,数字放映设备27382套,数字放映队26985支。今年以来订购数字公益影片535.9万场,预计全年放映场次超过800万,观众人次超过17亿,均比去年有所增长,总体上完成了农村公共服务的目标。
综上所述,2009年我国影片产量、创作质量、票房收入、市场建设、公共服务等各个方面都刷新了纪录,充分体现了中国电影的政策动力、产业活力和创新能力,以实践证明电影产业化改革前途光明。中国电影产业的蓬勃发展,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赞扬,得到了媒体的广泛好评,也得到了广大观众的认可。
二、2009年度电影科技工作情况通报
作为电影科技工作会,按照惯例,我向大家通报一下今年全国电影科技工作发展的整体情况。主要分以下几方面:
(一)电影生产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国家中影数字制作基地在去年正式启用投入运营后,中影集团开始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质量管理体系,推行“三标一体”和5S管理系统,制定相关管理制度49项,为实现中影数字基地的生产质量创新、安全保障创新、环保节约创新奠定了基础。中影集团影视后期制作分公司,2009年建设并逐步完善了数字化电影后期制作系统,为电影行业提供了包括画面采集、剪辑、字幕制作、同期录音、后期配音、音乐录音、音响效果编辑、混录、转光、数字中间片制作、影片调色、胶专磁、视觉特效制作、动漫制作、影片数字母版制作等高端电影制作服务。先后完成了《赤壁》、《硬汉》、《疯狂的赛车》、《爱情左灯右行》、《麦田》、《铁人》、《天安门》、《南京,南京》、《惊天动地》、《建国大业》等一批颇具影响力的影片的特技和中间片制作,《未来警察》《追击阿多丸号》《歼十出击》《花木兰》《孔子》等影片尚在制作过程中。随着国内数字影院的数量增多,节目和质量的要求都相应提高,目前,为早日实现国产电影使用国际标准的压缩方式发行,中影基地按照总局的要求,已开始进行JPEG2000的母版制作实验。同时,中影基地已试验成功3D数字立体电影的母版制作,2010年将推出自主制作的3D数字立体电影。中影基地正在为尽快达到国际先进,亚洲一流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长影集团于2008年7月,在中宣部、财政部、广电总局和吉林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在长影设立了全国性的长影农村题材电影创作基地,并配套支持了1亿元的长影农村题材电影发展基金。紧扣农村题材电影创作生产和提升各类题材的影视创作,长影制定了力争用五年左右时间,实现年产100部故事片(数字电影),培养一支优秀电影导演、编剧、制片人、技术队伍的目标,还组织制定了10项影视技术工艺规程与设备管理制度。为壮大基地实力,加快基地发展,长影集团组织领导了影视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研究试验、推广和使用,并对重大技术项目进行调研和论证,如洗印、录音的数字化进程、电影频道设备改造,农村题材所用摄像机等。目前,长影集团还将投资购买一批摄影、摄像、照明、数字后期制作、数字院线放映、流动放映车等设施设备,努力把长影建设一个崭新的具有现代化生产能力的新长影。
上影集团在总结上影数码的经验和教训基础上,通过在集团内进行资源整合,对关键设备进行升级改造,具备了数字化制作及数字中间片制作的能力,增强了市场竞争力。今年已制作完成14部影片的数字母版和621个数字发行拷贝,数字中间片的生产也已成常态化,为技术厂从胶片向数字转化,为集团今后建设数字化制作基地创造了条件。同时集团旗下的美影厂正在为建设数字动画制作积极开展工作;译影厂重点打造声音产业,利用译影声音方面的优势,积极开拓市场,取得了较好的业绩。上影正围绕数字化转换,抓紧人才培养,看准发展时机,为在2010年的技术大发展做好准备。
西部电影集团在国家政策大力扶持下成立了西影数码公司,配备了一批现代化的电影后期数字制作设备。经过两年学习、实践,培养了一支稳定可靠的技术人员队伍。西部电影集团总结制定了符合自身条件的数字中间片工艺流程, 09年,尝试了数字中间片制作业务,其中有西影厂拍摄的电影《预审》、《高粱花子》。通过这两部电影的尝试,积累了工作经验。今年,西部电影集团还积极参与《电影档案影片数字化修护工程》,经过反复实验,尝试了三部老影片的修复。
珠江电影集团在完成转制后,为跟上电影数字化发展的步伐,提高影片生产能力,利用国家支持的技术改造资金和自筹资金,加快珠影后期制作基地的数字化技术改造,建立了数字中间片制作系统,引进现代化电影后期制作设备,对原有洗印设施设备、录音车间进行更新改造,建立了通过杜比公司认证管理的5.1电影录音棚。目前,珠影集团正在完善产业链,扩大生产规模,努力使珠影处在华南地区影视生产技术的高端地位,成为我国华南地区,乃至东南亚地区最有实力的影视制作基地。
(二)电影制作与洗印加工的技术质量不断提高
影片洗印加工数量直接反映了电影生产形势。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09年10月底,北洗、上技、长影三大洗印加工基地共完成35毫米胶片105个主题、332万米影片的冲底,以及166个主题、6447万米拷贝洗印加工。与去年同期相比,影片拷贝洗印长度增加13.1%。此外,广告业务由去年同期的135万米增长到210万,提高了48.9%。16毫米胶片加工因农村流动数字放映规模的扩大,由去年同期的500万米减少到350万米。
数量增加的前提下,标准拷贝的技术质量也在提高。尤其是声音方面,越来越多的影片采用了数字立体声。截至10月底,电影局标拷技审组共完成以胶片形式送审的国产影片135部(这其中包括数转胶的影片)、进口影片33部、特种电影9部。统计数据表明,135部国产片中采用SRD数字立体声的影片有109部,占总数的80.7%(去年为55%);采用SR模拟立体声的影片有26部,占总数的19.3%(去年为36%);只有1部影片仍采用单声道(去年为5部)。33部进口影片全部采用SRD数字立体声,其中有13部影片同时还具备DTS数字立体声。
为了规范电影技审工作,客观评价电影综合技术质量,电影局组织制定了《电影片影像声音综合技术质量评价方法》,并由技审组在技审工作中遵照执行。鉴定结果的统计数据表明:在135部国产影片的送审拷贝中技审评级为A的共有52部,占总数的38.5%;评为B级的有75部,占总数的55.6%,评为C级的有7部,占总数的5.2%,只有1部不予通过。33部进口影片技审评级为A的共有24部,占总数的72.7%,评为B级的有9部,占总数的27.3%。由此可以看出国产影片与进口影片在整体技术质量上仍有一定差距。另外,经过几年来的积极探索和尝试,今年的电影制作较大比例地采用了数字中间片工艺,135部国产影片中,有70部采用了此工艺,占总数的51.9%;33部进口片中,有17部影片采用,占总数的51.5%。有25部国产数字电影采用了数转胶工艺。
技审小组今年还审查了以数字母版形式送审的影片470部。其中以全数字方式拍摄、制作的数字电影352部;胶片拍摄、经胶转数制作的数字电影母版118部(进口影片数字母版39部、国产影片数字母版79部)。这表明采用数字方式拍摄、制作数字电影仍是中小成本电影的首选,而胶片拍摄、经胶转数制作数字电影母版供数字影院放映也已成为发展趋势。
令人欣喜的是数字电影母版技术质量也在继续提升,技术质量优良的影片数量所占比例上升明显。在470部技审的影片数字母版中评定为A级的有169部,占全部技审影片的36%;评定为B级的影片有288部,占全部技审影片的61%;评定为C级的影片有13部,占全部技审影片的3%。其中以全数字方式拍摄、制作的352部数字电影母版中,评定为A级的影片有86部,占总数的24%,评定为B级的影片有254部,占总数的72%,可见技术质量较好的影片数量开始上升。
为了鼓励胶片电影制作出数字电影母版,以便更快更好地将影片投入市场应用,电影局加大了对电影数字母版有偿收缴的补贴力度,将原来规定的要送缴2套标拷,改为也可送缴一套拷贝和一套数字母版,国家对数字母版补贴3万元。电影频道从今年7月开始,也要求凡新收购的影片须提供数字母版。到目前为止,有72部胶片电影在第一时间上缴了影片的数字母版。
为了逐步规范和完善数字电影母版技术质量审查工作,电影局组织制定了《数字电影母版声画技术质量主观评价方法》,量化技审指标,使数字电影母版技术质量审查更加公正、客观,流程更加合理、规范、科学,做到主观评价有据可依,为下一步推动电影属地管理审查工作打下了基础。
(三)技术标准与技术质量认证体系又有新突破
数字技术的发展,为电影产业的复兴带来机遇。总局今年全面加强了电影技术标准的制定工作。目前,中国电影科研所已完成4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送审,22项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正在制定中。同时,科研所还完成了11项国际标准投票工作,并对行业标准24项现行和16项制订中标准进行了清理评价。此外,中国电影科研所还完成了《2009年—2011年电影技术国家标准制修订申报项目》的编制,共17项;完成《2009年—2010电影技术行业标准制修订申报项目》的编制,共3项。科研所和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组织了《电影院星级的划分与评定》国家标准宣贯会。今年,全国广播电影电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电影分技术委员会组建完成,并召开了电影分技术委员会第一次工作会议。
质量检测认定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规范。按照总局科技司、电影局提出的加强数字电影放映设备质量认定管理工作的要求,今年,电影技术设备质量认定受理中心共接受了34家设备生产厂家的申请,有26家厂商获得总局科技司颁发的数字电影系统设备质量认定证书(其中中档数字电影设备5个),从而为规范数字电影系统放映设备的质量管理、保障国家农村数字电影放映设备的采购、推动中档数字影院的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电影质检所今年已顺利通过“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的第三次监督评审,扩大了两项检测能力,已具备在影院星级评定、电声环境、光学和数字放映、音频设备、软件测评、数字投影等各电影工艺领域较全面的15项检测能力。
(四)科技研发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重点项目取得进展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广大电影科技人员抓住数字化发展的历史机遇,积极承担了与行业发展结合紧密的多项科技项目研发。针对档案影片普遍存在的闪烁现象,电影科研所《影片数字修复—闪烁问题自动修复研究》项目组对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分析,提出了自主创新的解决方案,研发出我国第一个实用的影片数字修复去闪烁软件,能有效地降低影片闪烁,经中国电影资料馆等单位试验应用后,已通过总局验收并开始在数字化修复工程中使用。该科研成果得到国际同行的高度重视,项目研发者还应邀在SMPTE2009年年会上宣读由科研成果而撰写的论文。同时,科技部重点项目《基于FPGA的JPEG2000数字电影服务器研发》已进入项目中期阶段,项目研发人员围绕数字电影播放服务器核心技术展开攻关,完成了符合DCI规范的2k数字电影功能需求分析,以及2K数字电影服务器总体架构方案设计,开始进行系统分模块设计。这项研究对我国自主研制生产高端服务器,降低设备成本,实现有效的技术监管都具有重大意义。此外,总局科技项目《数字立体电影关键技术研究》进展顺利,数字立体电影前期拍摄、后期制作、发行母版制作和放映设备国产化研究等分项课题均已完成或接近完成,已从技术层面打通了数字立体电影生产工艺链。今年7月,电影科研所利用该项目成果为我国首部数字立体动画电影《齐天大圣前传》进行了后期立体校色和数字影院发行母版制作(编码打包、密钥分发),为推动我国数字立体电影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数字电影流动放映机一体化研制》、《电影科技管理体系研究》、《数字电影传输方式对比研究》、《基于JPEG2000编码器国产化研发》、《数字影院管理系统研发》等项目都在稳步推进。电影科研所组织制定的国家标准《电影院星级的划分与评定》获得总局2008年度科技创新突出贡献奖及标准一等奖,电影数字节目管理中心组织实施的“国家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服务和监管平台”项目获得2008年度总局科技创新“科技成果应用与技术革新奖”二等奖,数字中心与质检所合作项目“数字电影流动放映系统技术要求”获得2008年度总局科技创新“标准奖”二等奖,这些成绩体现了电影行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加强。
更为可喜的是,科研开发与生产应用开始紧密结合,科研成果迅速转化到生产实践中。中影集团数字制作基地作为全国最大的电影专业制作机构,与SOUND ONE公司开创性地使用了基于VPN技术的高速互联网远程ADR系统,提供了优于以往的、可实现立体声轨道传输、即时通讯以及异地音频工作站的时码同步控制,使我国电影后期制作的远程ADR技术和服务能力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中影新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公司组织研发的中影广告运营平台不久前亦刚刚通过专家验收,下一步将可在农村广告监管中推广应用。
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参与电影数字技术设备的研发。经电影局批准成立挂牌的数字电影(上海)研发基地,以上文广科研力量为核心,在中国电影科研所、质检所、总局电影数字节目管理中心的积极配合下,成功研发出1.3K数字电影服务器,成为国内第一款通过检测、获取总局质量认定证书的1.3K中档数字影院专用设备。目前,该型服务器已顺利完成产品化工作,进入批量生产和市场使用,已有70多家影院安装了该服务器。在0.8K农村数字电影方面,上文广根据电影数字节目管理中心制订的规范,完成了支持多语言版本的数字电影流动放映播放器的开发。同时,根据农村流动数字放映播放器的使用情况,有针对性的改进设备的性能,解决了设备下载文件速度慢的问题。在生产上,严把质量关,不仅自产的服务器从未烧卡,而且协助节目中心找到了烧卡故障的原因。另外,他们还积极与电影科研究所合作,联合开发《基于FPGA的2K数字电影播放服务器》;并积极参与了科研所组织研发的《TMS影院管理系统》项目。
电影院计算机售票管理系统是国家电影专项资金办公室实施电影专项资金收缴的技术平台,已经过多年的推广运行,形成了四级联网、三级监管的应用格局。今年,为了进一步加强电影专项资金的收缴,规范市场经营,为电影各级主管部门、影片版权方、发行方、院线提供准确的市场票房数据,专资办针对原有系统开发了升级软件,将数字认证技术应用到系统管理中,同时将国家票房数据接收终端由c/s架构升级到b/s架构,前一阶段已在北京的65家影院中投入试运行,这项工作不仅有望解决原有系统在市场运用中出现的诸多问题,更为今后在此系统上开发新功能创造了条件。
(五)电影数字化放映规模进一步扩大
为打造覆盖全国不同层次的数字电影发行放映市场,广电总局提出了发展中国数字电影的战略布局,即:城市高端数字影院建设,以市场调节为主,要进一步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提高效率、充分竞争,以效率促发展,以竞争促服务;中小城市中档数字影院建设,政府引导与市场调节并重,鼓励各类企业广泛开拓市场,政府给予必要的引导与支持;农村数字电影放映的开展与推广,以农村电影放映工程为主要载体,通过“企业经营、市场运作、政府购买、农民受惠”的思路,逐步推动胶片放映向数字化放映过渡,促进农村电影的繁荣发展,满足广大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三个层次各有侧重,互为补充。经过几年的发展,我国2K数字银幕已有近1500块,其中3D银幕500块左右,所产生的票房超过了10亿元。流动数字银幕今年年底到明年初,将达到3.5万块。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今年1.3K中档数字影院的建设与推广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大家知道,通过产业化发展和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我国大城市和农村观众看电影的问题基本解决。但是,广大中小城市由于大资本还没有进去,公共服务又够不上,中小城市电影院建设是制约我国电影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如何解决,通过胶片方式肯定不行,因为我们不可能有那么多的拷贝去全面覆盖。因此,总局制定了发展1.3k中档数字影院的战略。经过一年左右时间的研发,1月8日,我国自主生产的1.3K数字电影节目制作管理平台和1.3K数字电影播放器正式投放市场使用,首批九州中原数字电影院线所属14个电影厅,在中影的影片支持下,同步上映了国产大片《赤壁(下)》,14家影院所在区域的观众,第一次和大城市的观众一样,在同一时间看到了国产大片,解决了长期以来中小城市拷贝短缺的困扰。经过十个月的市场检验,九州中原数字电影院线作为总局扶持的示范院线,已在全国45个中小城市的55个影院中发展1.3K数字影厅84个,年底有望超过100个。院线票房收入逐月增加,累计收入达到1200多万元,年底可望超过1500万元。1.3K中档数字电影放映的模式,在全行业的共同支持下已经基本形成,为解决中小城市观众同步看到最新国产影片提供了有力保证。
继2008年我国首次试验性引进2部数字立体电影之后,今年引进的数字立体电影继续创造市场票房佳绩,更可喜的是,我国第一部实拍真人数字立体电影《乐火男孩》,以及第一部数字立体动画电影《齐天大圣前传》先后问世并投入市场放映,得到了观众的认可。《齐天大圣前传》在国庆档期众多影片中,取得了近500万的票房收入。尽管与国外3D影片相比,无论资金、技术、人才上都差距甚远,但我们没有气馁,创造性地开始了我国数字立体电影的起步。
(六)数字电影服务、监管平台的作用正在得到充分体现
电影数字节目管理中心成立5年多来,总局调动系统内外力量,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国家数字电影服务监管平台的建立和电影节目资源的整合,为电影全行业提供技术服务。目前,已初步完成了我国数字电影节目制作、节目传输、节目监管、节目交易、信息交流等集成服务体系建设。据统计,从今年初至10月中旬,中心已完成468部影片数字电影流动放映发行版(MPEG-4)的制作,累计达到2015部。完成111部影片数字电影流动放映发行版(MPEG-2)的制作,累计达到422部。完成101部影片中档(1.3K)发行版的制作,其中69部进入市场发行。已制作完成40部少数民族语流动放映发行版影片。到目前为止,已安装并投入使用的卫星接收站达到89家,注册的农村流动放映播放服务器总数已达29058台,注册远程授权站总数达1059个。今年,已通过卫星完成2148部次影片的分发,硬盘分发影片14619部次。另外,据统计,目前全国已成立院线总数209家,使用中心提供的平台开展网上订购、交易业务的院线已达到208家。流动放映累计订购场次超过863万场次,其中公益影片订购场次为806.4万场,商业影片订购场次为56.7万场。仅今年1月1日至10月16日,订购场次已超过526万场,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58.55%,其中公益影片订购504.8万多场,商业影片订购21.2万多场。中心已与61家版权方签订了技术服务协议。目前,交易服务平台上的影片总数达1524部次,其中公益影片548部次,商业影片976部次。
今年初,中心组织研发的数字电影交易服务平台今年1月1日正式上线投入使用,为版权方、院线、放映队等单位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服务,也为政府主管部门提供了更准确的监管数据,受到使用者一致好评。中档数字影院系统率先在上海投入使用,中档数字电影交易服务平台亦同时开通,目前,中档放映授权超过500个。9月中旬,中心2K监管平台KDM生成器开发完成,在各相关单位的大力支持配合下,数字中心选择影片《惊天动地》进行了试验发行,验证并达到了预期结果,为下一阶段的推进奠定了基础。
(七)电影修护工程稳步推进,少数民族语电影数字化译制工作步入正轨
经过近几年的不懈努力,在电影相关单位的共同努力下,电影档案影片数字化修护工程正在稳步推进,已陆续完成972部故事片的数字化转换和修护,有1035部影片正在素材调集和影像声音的转换中,另有1402部收缴的电影数字母版陆续移交数字管理中心和资料馆,累计入库影片数字母版总数达到2368部,年底预计可超过2500部,为满足市场多样化的需求提供了丰富的节目资源。
少数民族语电影译制工作是我国公益电影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今年初电影局颁发了《少数民族语公益电影数字化译制发行放映实施细则》,确定了数字化译制工艺流程和各译制中心分工,经过与各译制中心的反复商议,确定了配发各译制中心的数字化译制设备采购方案,于6月完成了设备招标,随着7月和9月两次译制技术培训班的举办,以及少数民族语电影数字化译制工作网页的启用,目前各译制中心的同志们使用新配发的设备,开始了少数民族语公益电影的数字化译制工作。
(八)民族电影制造业伴随电影产业发展取得新成绩
伴随着数字电影的迅速发展,我们民族电影工业也经历了前一阶段调整和转型所带来的痛苦。越来越多的国内相关设备厂商在政府的倡导和鼓励下,抓住数字化带来的新机遇,积极开展电影相关设备的国产化,用高新技术带动电影制造业的发展。国产品牌已在影院设计与装修施工、影院放映机、功放音箱、银幕、座椅、装饰材料、流动放映服务器等设备、设施方面占据国内主导地位,开始逐步打入国际市场参与竞争。一些一直被外国厂商垄断的关键器件与设备制造方面也取得可喜进展,我国最大的光学器件生产基地之一——南阳中光电与电影科研所等单位合作,着力于集投影机、服务器、功放等于一体的新一代流动数字放映机的研制与生产。成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上海电光器件厂,在并入中国电影器材公司后,一直加紧致力于数字电影放映机的关键部件——高性能短弧氙灯的国产化研制,并取得阶段性成果。常州玉宇作为提供特种光源产品的行业骨干企业之一,也在2007年底试制出了首批数字放映机专用的短弧氙灯样品并投入小批量试用,并先后在2008年澳门亚洲电影展会和2009年美国西部电影展会上展出,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关注。这些成就为填补国内空白,促进民族工业产品的升级,推进我国电影产业化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九)加大了电影技术培训工作
随着电影数字化的推进,对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长,电影技术的培训工作日益重要。中国电影放行放映协会受总局电影局、人事司委托,承担起了电影行业各类专业技术培训的多项组织工作:一是围绕影院放映技术推广工作,举办了2期影院放映技术与管理培训班;二是配合其他单位举办了多期放映技术培训;三是紧贴“农村放映电影放映工程”,举办流动放映技术培训班;四是配合少数民族语电影数字化译制工艺推广,举办了2期少数民族语电影数字化译制培训班;五是适应电影数字技术培训形势,积极做好教材出版工作。与此同时,电影数字节目管理中心为推广监管服务平台的应用,更好地为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做好服务,组织举行了三期数字电影交易服务平台用户培训班。55家院线、3家版权方的共计143人参加了培训。电影科研所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组织和邀请外国专家和设备厂商,举办电影新技术、新成果研讨与交流,为国内电影技术同仁提供学习、交流的机会。
各种形式的学习与培训,为建设一支适应电影发展新形势的技术人才队伍,为电影向数字化时代的全面过渡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关于2009年电影专业委的工作
今天到会的代表中有一大部分是第八届总局科技委电影专业委的委员。下面,我就电影专业委今年的工作情况做一简要总结。
电影专业委作为总局科技委下属七个专业委之一,承担着为推动电影科技进步、产业发展提供决策咨询和技术支撑的职责。为此,电影专业委围绕总局2009年科技工作要点,结合电影科技工作的实际情况,就关系电影产业化数字化发展的重大项目,以及电影专业委八届一次会议形成的《关于加强影视拍摄烟火工作管理与新技术研究的建议》、《关于尽快开展少数民族语电影数字化译制录音工艺研究的建议》、《关于促进数字立体电影发展的建议》三项建议书,制定了2009年度电影专业委工作计划,并在年内分工组织实施,目前,这三项工作已基本完成。同时,电影专业委员会还根据电影局的要求,组织了多次临时性的专题研讨,为政府提供决策咨询。另外根据电影科技工作现状与人员构成特点,组织开展了电影技术征文、评选工作,鼓励大家多写文章,共同营造学习、交流、探讨的学术氛围。通过这些工作,有力地促进了电影科技的发展。
今年电影专业委组织开展的电影技术征文活动,得到了广大电影技术工作者的积极响应,共收到58篇论文,其中中影集团组织工作得力,提供了30余篇。这些论文涵盖电影制作、发行、放映、科研、管理各领域,不仅对解决现实技术难题进行研究,提出方案,而且也有前瞻性、理论性的思考。《中档商业影院安全体系研究》一文,针对广电总局提出的中档商业影院的安全管理要求,兼容DCI规范,同时降低系统设备制造成本,提出了如何创建我国中档数字影院安全管理系统的思路,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数字电影影院管理系统的研究和应用》一文则针对目前多厅数字影院的发展需求,深入分析了数字影院管理系统的构成及其之间的技术关系,讨论了DCI与NATO对数字影院管理系统的技术要求,并结合中国国情对数字影院管理系统的开发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有实用价值的技术观点和建议,对我国今后自主开发国产数字影院管理系统较高的参考价值。再如《我国农村流动放映条件下数字电影广告运营支撑平台的研究与实践》一文,结合我国农村数字电影流动放映的实际情况和具体的运营需要,设计了一个基于GPS卫星定位和GPRS数据传输的广告运营支撑平台,为兼顾公益性和商业性的农村数字电影的可持续发展探索了一条新路。而《数字中间片中电影字幕生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则就如何利用数字中间片技术有针对性开发电影胶片字幕生成系统软件,从而解决目前电影后期加工生产中的实际需要进行了阐述,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此外,《电影声音对观影心理影响的研究——借鉴实验心理学的方法对电影声画关系的一种研究》等论文,通过人类对电影声画关系的感知和感受,运用心理学阐述艺术与技术的相互结合关系,从而实现两者的完美结合,以期达到更高的创作境界。这些文章对普及科技、启发创作、开拓思路都有重要作用。
经过初评组专家们推荐,电影专业委主任会议讨论,今年评出一等奖论文3篇、二等奖7篇、三等奖14篇。今年的电影技术征文活动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柯达公司为2009年度技术征文提供了赞助,为此,我代表电影专业委员会深表感谢。
我们特别希望通过电影技术征文活动,在电影技术领域形成一股大家都来学习新技术、掌握新技术的学风。希望各位会议代表,在明年的征文活动中,积极宣传、参与,特别是鼓励年轻同志参与这一活动。这将有助于技术人员走出象牙塔,从而加强技术与电影创作、发行放映、经营管理工作紧密合作,走出一条数字时代发展中国电影产业的新路。
四、当前电影技术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科技是电影产业发展的基础,自诞生之日起,电影就以技术为支撑,并伴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而发展。经过这几年电影全行业的共同努力,电影技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肯定,但发展过程中也存在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将会对电影行业下一阶段的发展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要求我们高度重视,客观面对。
(一)影片拷贝整体技术质量仍然不容乐观
电影产业化改革以后,电影制片资格的准入门槛大大降低,大量的民营公司纷纷加入到电影制片的队伍中来,这些公司中有相当一部分对电影工艺不清楚,对设备掌控不到位,对技术标准不了解,没有按照电影生产的技术规律办事,同时,部分原有制片、加工单位自身对技术质量的忽视、对技术的投入不够以及对片方的迁就等原因,也造成了一部分影片不同程度存在着质量问题。
今年电影局技审的影片大多由上海电影技术厂、长影洗印分厂和北京华柯公司三大加工单位完成,八一洗印车间和珠影洗印车间亦完成了一部分,这些单位加工制作了一批质量优秀的影片,如华柯的《建国大业》,从影片的色彩还原,到颗粒度、密度、声音、反差以及片身的清洁度均为上乘,没有挑出任何毛病。《七天爱上你》、《红土地画》、《四个丘比特》、《袁隆平》、《帕尔扎特格》、《民警王洪宝》等影片加工质量亦属出众。长影加工的《乌龟也上网》、《被告席上的山杏》、《暖阳》、《重归杜鹃》、《谁的孩子》、《斯琴杭茹》,上技厂的《桃花扇》、《冰雪同行》,八一厂的《烽火木兰山》、《惊天动地》等影片,从色彩还原到片身清洁度均达到较高标准。
但从技审小组工作记录的统计数据来看,今年的影片加工质量A级质量的影片数量有所减少。这与今年有一部分影片采用高清拍摄后转胶,以及采用数字中间片工艺印制拷贝的数量增多有关,但即使采用原底印制的拷贝质量也不尽如人意。比如华柯公司《五月的声音》、《新鲁冰花》、《民工潮》、《天堂凹》、《西柏坡》、《海的故事》,长洗厂《感恩》、《守望平安》、《吴大款包工记》、《龙拳天下》、《黄河喜事》,上技厂《廉吏于成龙》、《武当少年》等拷贝,或多或少都存在质量问题。
从审片记录看,高清拍摄后转胶和采用数字中间片工艺制作拷贝的影片,虽然也有象《建国大业》、《惊天动地》、《女人不坏》这样技术质量较高的影片,但据不完全统计,通过数字中间片工艺印制的影片拷贝很大部分影片都表现为颗粒粗、反差大、亮部或暗部没有层次,有的镜头疵光,如《欠我十万零五千》、《无形杀》、《夜店》、《感情生活》、《非常完美》、《气喘吁吁》、《爱情国境线》、《狼灾记》等技审时都是勉强通过。而数字高清拍摄转胶的影片《锡林郭勒•汶川》拷贝,色彩还原差、反差大、颗粒很粗、焦点不实、画面晃动、人物轮廓有虚边,导致技审最终未通过。因此,这就要求我们技术人员尽快掌握新的工艺技巧,在学习中、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质量。
(二)、影片数字版综合技术质量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2009年数字影片在前期拍摄和后期加工中,同往年一样,部分影片仍存在以下主要技术质量问题:一是影片画面清晰度差,灰,不透;二是色彩表现不好,偏色,肤色表现差,影调不统一;三是画面对比度偏大,细节丢失,影调生硬,画面暗部细节表现弱;四是画面高光部分曝光过度,失去层次,亮部细节表现差;五是片尾字幕闪,虚,清晰度差。
究其主要原因在客观上有:投资额度少,设备选择不好,拍摄周期短,拍摄条件差,拍摄经验少,后期加工部门缺少必要的设备等。在主观上则有:对质量重视不够,聘用的拍摄技术人员水平有限,按照电视剧拍摄方法拍摄数字电影,依赖后期加工和后期加工部门经验缺少等原因。也有导演过分追求艺术创作而违背技术规律,比如今年一部战争片为追求艺术效果,在前期拍摄中使用了较多的柔光镜和滤色片,导致影片在焦点、层次、颜色等方面造成不可逆的损失且在后期制作中难以弥补。
(三)、不少电影院放映存在明显质量下降
电影院是真实再现电影艺术创作和技术质量的特定场所,由于它所独具的画面宏大、影像清晰、声音震撼的视听效果,才使得电影有别于广播、电视、图书、网络等其他媒体和渠道,在满足大众对内容需求的同时,满足了观众追求极致效果的需求,这正是电影的魅力所在,也是电影历经百年风雨仍然屹立不倒的根本。目前,影片放映质量的好坏取决于院线和影院的重视程度和自律行为,但是,由于市场竞争的不充分,有些影院开始出现用降低放映成本,牺牲放映质量来片面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短视行为,例如为了延长放映灯的寿命而降低电流,延时更换灯泡,设备不做定时校正等等,这虽然能够获取一定利益,但最终会把好不容易请回影院的观众再次赶走,利益受损的一定是影院自身,当然还有蓬勃发展的电影产业。
(四)电影科研力量薄弱科技人员严重不足
长期以来,由于存在某种程度的重艺术轻技术现象,导致电影行业技术人员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不仅优秀人才不愿进入电影行业,而且也使本来就不多的技术人员出现人才流失现象。电影本来应该是最能体现时代先进技术的行业,应该是年轻人密集的行业,但今天我们却面临着人才结构不合理、技术人员年龄偏大的现象。同时,由于缺少更多的学科带头人和权威专家,使得国家相关部门的大型科研项目和重点攻关课题不易争到,或无力承担,或进展迟缓。专业队伍缺少合理分层,没有形成人才梯队。现有技术力量也需要加强大局观念、合作意识。技术人才问题不解决,我国电影在视听方面的魅力也将难以真正解决。
五、“十二五”电影科技规划思路和2010年电影科技工作重点
明年是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的最后一年,过去四年里,我们对“十一五”规划中提出的八项重点工作,即:加快数字电影新技术标准体系研究;开展数字中间片技术和工艺的研究与应用;实施档案影片数字化修护工程;加快数字影院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加强媒体资产版权保护技术研究与应用;建立电影数字节目信息交换系统;开办高清电影频道;建立适应电影产业化发展的市场服务与监管平台,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推进,这八项工作都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我们将力争在明年,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全面完成规划提出的任务。
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广电总局已启动了“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工作。按照总局的要求,我们已开始着手组织制定电影科技“十二五”规划,首先需要我们提出规划的基本思路。经过和电影专业委几位主任和部分委员商议,结合科研所等单位的提议,电影局提出以下基本思路和总体目标,与大家共议:
基本思路是:“十二五”期间将是我国电影产业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政府将鼓励开展电影产业领域基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新技术研发和应用,鼓励电影技术企业开展电影技术研发和基础设施设备改造。大力实施电影数字化发展规划,加快推进电影数字化转换,大力推广数字技术在电影制作、发行、放映、存储、监管等环节广泛应用,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对电影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
到2015年,中国电影科技发展的总体目标是:提高国家中影数字电影制作基地及上影、长影、珠影、西部电影等集团的经营管理水平,使之形成集约化的生产能力;建立完善的适应产业化发展的数字电影技术服务新体系,加快建设全国和省级电影数字化服务监管平台,完善0.8K数字电影流动放映,1.3K、2K数字电影放映的市场服务和技术监管系统,建立标准统一、形式多样、满足社会不同层次需求的数字放映格局;加快研发网络实时监控系统技术,完善数字化分发和接收系统;完善计算机售票系统,使之成为片方、院线和影院的票房结算依据;密切跟踪吸收国际先进技术,加强自主研发,加快完善符合我国电影产业发展要求的数字电影标准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电影数字设备国产化水平;抓紧实施电影档案影片数字化修护工程,加快数字影片节目库和多媒体馆的建设和利用;完成电影数字化在推动产业化发展中的战略性调整和布局;形成以节目为龙头,以技术为支撑,通过各种增值服务,构成可持续发展的完整的电影产业链,实现中国电影产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和竞争能力的全面提升。同时,要进一步加大“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推动力度,巩固和完善数字电影流动放映体系,努力开创我国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新局面。
2010年,电影科技工作在重点做好“十二五”规划的制定工作外,将重点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进一步提高影片制作质量,提升影片数字化水平
影片的声画质量决定了电影在大文化市场竞争中的地位。电影如果想牢牢站住声画质量的龙头地位,吸引更多观众走近电影院感受电影的魅力,就必须更加重视影片的技术质量。作为国家“十一五”期间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国家中影数字制作基地的投入使用,为我国影片后期制作打下了基础。长影、上影、西影、珠江等集团制作技术也做了相应的投入,技术力量上了新台阶。希望我国电影工作者,能够充分利用中影数字基地等单位先进的设施设备,将电影技术的最新成果应用于我国电影的制作过程中。在提高影片质量上下功夫,进一步缩小与电影发达国家在技术制作上的差距,这是明年也是今后电影技术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稳步提高电影拷贝洗印质量,不断提高电影放映质量
尽管数字放映已成今后的发展趋势,但传统胶片放映还存在巨大的市场。因此,挖掘和发挥胶片的技术优势,通过技术创新和规范管理,进一步加强传统技术的应用水平,继续提高并稳定国内拷贝洗印质量,仍然要引起高度的重视。2007年底电影局根据电影专业委所提建议,发布了电影红光还音过渡实施方案。今年,电影专业委组织专家对上技厂研制的国产化红光还音器件进行了鉴定,上技厂按照专家意见先后在不同品牌型号的胶片放映机上进行了试用,进一步铺平了实施过渡的道路,待《电影拷贝青染料声迹洗印技术规范》通过专家审定并由总局科技司发布后,即可正式启动过渡,从而为观众提供更高品质的电影声音。影院放映方面,电影局将委托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对全国影院放映质量做一次全面的抽检,对放映质量不符合要求的影院,不仅提出整改意见,还将作为一条重要内容,列入即将举行的百强影院评比中。
(三)进一步完善农村0.8K流动数字电影服务平台
明年是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实施的关键一年,将基本完成农村16毫米胶片放映向数字放映的过渡。农村0.8K流动数字电影服务平台,经过5年多的建设,已经初步具备数字形势下电影制作、传输、放映、监管的服务能力。2010年,要积极稳妥地推行信息回传技术,推进以各省为单位的GPRS监管平台建设,使放映场次的准确性能够成为政府购买服务和企业广告监播的重要依据;要推广数字电影交易服务管理平台的运用,进一步完善电子商务交易模式,使电影交易成为农村院线、放映单位的一件真正简单的事情;要进一步探索卫星传输节目的规律,充分发挥卫星传输的方便、快捷,同时又要节省资源。要扩充数字中心信息网站内容,为广大农村电影院线、放映单位和农村观众提供更加丰富的信息量。
(四)完善1.3K中档数字电影技术服务平台的建设,加快2K数字电影技术服务平台的建设
1.3K数字电影的试验已经取得初步成功,其以数字中心服务平台为枢纽所展开的运营模式,得到了片方、院线和电影院的认可。明年,为了解决更多中小城市观众看到看好电影的问题,1.3K数字电影将有更大的发展。因此,电影数字中心要积极组织力量,在电影科研所等单位的配合下,进一步完善中档系统服务平台的建设,要为市场应用做好服务,通过服务体现价值,通过服务完成政府赋予的监管职能。电影科研所、电影质检所、数字电影上海研发基地等单位应积极协助中档设备研制、开发、认证和推广,使我国1.3K数字电影的技术基础更加扎实、应用更加方便。
鉴于我国2K高档数字影院的市场经营行为目前尚存在监管的漏洞,我们要从保障国家文化安全的高度出发,坚决落实总局领导要利用技术手段,配合行政管理措施,探索建立有效防止非法放映的数字影院监管系统的指示。为此,电影数字中心、电影科研所等单位要尽快组织力量,尽快推进我国2K技术服务监管平台建设,使之既符合DCI技术规范,又充分考虑我国国情,成为我国数字电影发展的综合服务平台,同时实现政府对数字电影放映市场的有效监管。从2010年起,在不断提高影片制作技术质量的基础上,2K的发行母版制作亦要按照广电总局技术要求和国际标准,逐步由MPEG2格式向JEPG2000过渡。
(五)跟踪国际先进技术,借鉴并研发符合我国国情的实用技术
电影科研所前一阶段组团赴美考察,在报告中反映出一些国际上电影同行关注的重点:一是数字电影广告商业运营及技术实现方法,二是多厅数字影院技术管理系统,三是数字立体电影在数字影院增值业务中的应用与推广。这些关注的重点对我国也有借鉴意义。
比如,随着数字放映规模的扩大,如何建立影院管理系统,亦是明年工作中的重点任务。数字影院管理系统是数字电影放映技术的核心内容,同时也应纳入电影数字中心集成服务管理平台的建设之中。中影数字、广东大地等分别在数字影院管理与技术服务等方面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应用探索,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下一步制定数字影院管理技术标准,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通用型数字影院管理系统,建立适应市场需求的数字影院技术服务机构,进一步提高数字影院的管理水平与服务质量奠定了基础。因此,下一步中国电影科研所、总局电影数字中心、数字电影上海研发基地以及中影数字、大地院线等相关单位,应互相配合,加快设计符合我国国情的数字影院管理系统;同时,要和国家电影专项资金办公室影院计算机售票系统紧密合作,将影院票房数据和影院放映日志管理结合起来,最终实现政府对影院的有效监管,从而为规范电影市场提供技术支持。
广告运营方面,近几年,随着数字影院在全球的迅猛发展,目前影院使用的数字放映设备大多已兼具广告播放和电影放映双重功能。在经营策略上,美国目前采用高度整合的方式,主要由两家专业广告运营公司(由美国最大的院线公司共同投资组成)提供电影商业广告,技术服务公司(柯达公司)提供广告压缩、加密、打包、分发、运营、管理等软硬件服务,影院进行广告放映并及时反馈放映日志。这样分工明确,操作简便,而又利益共享,对我国目前分散而杂乱的电影广告市场有借鉴意义。为了实现整体利益最大化,关键还是要建立起我们的技术服务系统。因此,中国电影科研所、总局电影数字中心、数字电影上海研发基地等单位可在现有技术基础上,开展数字电影广告技术系统的建设,从而改变我国数字电影广告经营尚处在各自为政广告发行版的编码打包格式尚未形成统一标准的局面,为今后构建电影增值服务奠定基础。
(六)加快电影档案影片数字化修护工程的实施进度
按照电影数字修护工程的要求进度,每年要完成1000部影片的数字化修护、转换和存贮。今年,为了加强修护工程的执行力,经修护工程领导小组商定,由数字中心、科研所、资料馆和华龙公司等单位共同抽调专业技术人员组成了修护工程执行小组,具体负责推动落实工作。执行小组的工作,请各相关单位给予大力支持。目前修护工程碰到的一个最大的问题是素材调集,使得完成这一任务还有很大的差距。影片数字化修复、存储,是国家档案保护的重要内容,同时对于我们电影业来说,通过国家出资修护出来的影片,将会不断产生新的价值,我们的制片厂家将会不断获得利益。因此,为确保工程顺利实施,请各制片单位做好影片声、画素材的收集、保管工作,并积极配合、支持中国电影资料馆、总局电影数字中心等单位完成这一国家项目。
(七)启动电影少数民族语数字化译制工作
电影少数民族语译制工作是贯彻落实国家民族政策的重要环节。今年我们已经发布了实施细则,完善了译制工艺,在数字节目管理中心的公益网站上建立了少数民族语译制工作专区,配发给各少数民族语译制中心的设备均已到位,并进行了两次业务培训。在国家电影专项资金办公室的支持下,少数民族语译制素材的制作经费已基本有了保障,这都为我们在明年做好少数民族语数字化译制创造了条件。因此,我们各译制中心尽快熟悉并运用好设备,结合本地实际做好译制影片的选择,让各少数民族群众尽快看到高质量的数字电影。同时,希望各制片单位重视少数民族语电影,在电影的制作过程中留好影片的国际乐效,一方面是以实际行动支持,同时也是为我们的影片走出国门,进行世界交流奠定基础。我们更希望各少数民族语译制中心所在地的广电局领导和同志们,关注少数民族语电影译制这一公益事业,在译制经费、人才培训、工作协调等方面予以倾斜,切实保障电影少数民族语译制工作的顺利开展。
(八)加强技术人才培养
人才培训是我们每年都重申的话题,也的确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彻底解决的问题。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要呼吁大家高度重视,充分发挥各类电影协会的作用,通过社会力量,举办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班、研讨会、科技论文征集等活动,普及电影技术政策、探讨电影科技发展规律、总结技术应用经验,为相关专业人员创造交流、学习的机会,强化技术队伍建设。电影专业委本次会议提出的其中一个建议书,要在明天的会上审议,内容就是组织力量,对业内技术人才队伍的现状和需求进行全面调研,在此基础上召开专题会议,提出综合解决问题的思路,为“十二五”期间乃至今后电影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制定出一个可行的方案。
各位委员,各位代表,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经过几代电影人的不懈努力,中国电影薪火相传,我们今天站在了历史的新的起点上,那就是:中国电影走上了一条产业化和数字化并举的道路,中国电影发展的黄金战略机遇期已经来临。在这个黄金战略发展机遇期内,也正是电影产业全面步入数字时代的关键时期。电影是科技发展的产物,今天数字技术将给电影的艺术创作、市场经营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因此,作为技术领域的管理者、科研人员和技术应用人员,我们肩负职责和使命。我们仍然应该有当年中国电影处在低谷而奋起的勇气。这股勇气让我们完成了新时期中国电影的两次巨大变革:一次是为适应1993年开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们用了10年时间进行院线制改革,最终建立起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电影市场,这是我们产业赖以发展的基础;另一次我们今天仍在继续前行,就是党的十六大以后,我们制定了一系列推动电影产业发展的政策,使我们的电影成为全社会的电影,极大的调动了社会各界进入电影业的积极性。这两场革命性的变化让我们初尝胜利的喜悦。但我们还相信,眼前正在发生的技术革命,会给中国电影产业添上飞翔的翅膀,让我们的梦想越来越成为现实!因此,实现这一美好蓝图,靠我们大家共同努力!让我们团结协作、形成合力,共同探索,扎实工作,奋发有为,开创电影发展新局面。
最后,我代表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代表出席今天会议的全体人员,向为本次会议成功召开而付出辛苦努力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广电局、宁夏广电总台、宁夏电影集团表示衷心的感谢!
再次谢谢大家!
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副局长、电影专业委主任 毛羽
2009年11月12日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