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实同志在改革开放30周年电影论坛上的讲话
2008-11-27来源:中国电影网
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同志们:
大家好!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对我们党和国家发展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事业。隆重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重要举措,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历史时刻,我们聚集一堂,回顾总结中国电影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与宝贵经验,共同探讨中国电影又好又快发展的思路与对策,这是中国电影界的一大盛事,对于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中国电影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借此机会,我代表国家广电总局,向30年来奋战在电影工作第一线、为中国电影改革发展作出卓越贡献的各位艺术家、企业家、理论家、各位专家学者和广大电影工作者,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诚挚,向这30年来始终热爱电影、关心电影、支持电影的广大观众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
1978年12月18日,是我们党、国家和民族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重要关头,党中央召开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开创了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30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巨大变革、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人民生活的巨大改善、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中国电影也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可以说,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电影与国家、与人民、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的30年,是电影领域思想大解放、艺术大繁荣、人才大涌现、体制大变革、技术大创新、市场大开拓、生产力大发展、国际竞争力大提高的30年,是不断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30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影的辉煌历程和非凡成就,既是国家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升的重要标志之一。总结好、继承好、弘扬好改革开放30年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主要成就、重要经验,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动中国电影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我从事电影工作30多年,十分有幸亲身经历并参与了中国电影改革开放的重要历程,亲身感受了中国电影的巨大变化和发展成就。下面,我就结合工作实际,从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切身体会和认识,与大家一起交流研讨。
一、改革开放30年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成就改革开放30年来,全国广电系统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文艺路线方针政策,团结凝聚广大电影工作者,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电影发展道路,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饱满的创作激情,勇于创新、勇于拼搏、勇于奉献的职业精神,谱写了中国电影自强不息、硕果累累、充满活力的壮丽诗篇。
30年来,我国电影主要经历了六大体制性、结构性的变革与创新:一是电影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二是电影结构从事业主导型向产业主导型转变,三是经营主体从单一所有制向混合所有制转变,四是电影市场从分割封闭垄断向统一开放竞争的格局转变,五是盈利模式从单一的影院票房转向多元化的市场营销转变,六是电影技术体系从模拟技术向数字技术转变。这一系列的巨大变革给中国电影发展带来无限的生机与活力,推动电影产业呈现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从1978年到2008年11月19日,我国共生产故事影片4522部,美术片430部、科教片3087部、纪录片2243部,电视电影1100部。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电影产业化改革发展进程加快,电影产量连年大幅递增,2007年达到402部,位居世界第三,质量和市场份额不断攀升,涌现出了一大批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优秀作品,并以良好的声誉和品牌影响力打入国际主流电影市场,为我国电影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想分三个阶段来回顾一下这30年来,中国电影改革发展的非凡历程
第一阶段,从1978年底到90年代初,是中国电影拨乱反正、思想解放、观念更新、创作繁荣、人才涌现的复苏时期。文革时期的中国电影,在极左路线影响下,遭受到极大的重创和损失,思想艺术领域受到极大束缚,制片业严重萎缩,生产力停滞不前,电影界呼唤改革的愿望极为强烈。因此,中国电影的改革首先是从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开始的。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路线,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征程。1979年,邓小平同志在第四次文代会上发表了纲领性文献《祝辞》,通篇贯穿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深刻总结了艺术创作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确立了新时期“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文艺指导方针。以此为开端,电影界打破了束缚的枷锁,开展了一场关于思想解放、理论创新和观念更新的大讨论,极大地开启了广大电影工作者思想与情感、想象力与创造力的闸门,艺术实践的探索与创新空前活跃,促进了中国电影的强力复苏。谢铁骊、谢晋、陆柱国等老一代艺术家重新焕发了青春,吴贻弓、丁荫楠、李前宽、吴天明、翟俊杰、黄蜀芹、齐兴家、孙羽、谢飞、郑洞天、胡柄熘、张暖忻、王好为、张今标等中年艺术家成为中坚力量,张艺谋、陈凯歌、王冀邢、吴子牛、黄建新等一批青年人崭露头角。他们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贴近时代、深入生活,关注人的命运,反思人的价值,捕捉社会与时代发展的脉搏,拍摄出《芙蓉镇》《城南旧事》《人到中年》《喜盈门》《黄土地》《老井》《开国大典》《周恩来》《大决战》《焦裕禄》等多种题材、多种风格、多种样式的优秀影片,形成了中国电影的又一次高潮,以及电影理论争鸣和评论的又一次热潮。与此同时,早期中国电影的收集抢救工作全面展开,电影理论书籍重新出版,电影教学得以恢复。电影的复苏受到人民群众的极大欢迎,1979年我国观众人数达到293亿人次, 80年代初,《大众电影》月发行量达到960万份,创造了世界和历史之最,极大地满足了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第二阶段,从90年代初到21世纪初,是电影改革开始起步、电影市场开始对外开放、电影体制开始由计划经济迈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时期。进入90年代,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与时俱进,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了“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实施精品战略,推进影视合流改革,坚持“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等重要的指导理论,并及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电影发展的经济优惠政策。
一是启动发行机制改革。93年广电部出台了《关于当前深化电影行业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打破了中影公司统购统销的发行模式,将发行权下放到各省级发行公司,发行层次从四个层次削减为三个层次,并取消了制片厂指令性的生产指标,迈出了统一开放全国市场的第一步。
二是开放中国电影市场。95年,10部外国大片强势进入中国市场,既激活了低迷的电影市场,又对体制陈旧、投入不足、技术落后、资金匮乏、产量滑坡的国有制片业形成巨大冲击。
三是深化影视合流改革。继1986年全国电影管理职能从文化部划归广电部的基础上,1996年中央又将地方制片业整体划归地方广电部门管理。同年,电影频道正式开播,促进了影视播映市场的开拓,催生出电视电影这一新的电影种类,至今电视电影已经制作播出了超过1100部作品,观众达9亿人次,年广告收入也已经从几百万增长到了超过10亿。
四是实施9550精品工程。96年,中央召开了著名的长沙会议,鼓励电影界整合资源,凝聚力量,每年至少创作10部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观众喜爱的精品力作。电影创作持续繁荣,一批中青年创作人才韦廉、于本正、王兴东、冯小宁、陈国星、吴子牛、塞夫、麦丽丝、霍建起、张建亚、何群、冯小刚等活跃在创作一线,拍摄出《大转折》《生死抉择》《离开雷锋的日子》《红河谷》《鸦片战争》《那山那人那狗》《横空出世》《紧急迫降》《国歌》等一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影片先后涌现,其中很多影片都吸收了类型片的商业元素,努力提高视听效果,摒弃了平白的说教化和概念化,形成了新的创作高潮。特别是从97年开始,出现了中国的贺岁片类型,如《甲方乙方》、《不见不散》等,推出了面向大众、商业运作、开掘档期、开拓市场的营销模式,获得了两个效益的双丰收。
五是出台行政法规和优惠政策。96年,国务院出台了我国第一部电影行政法规《电影管理条例》,明确了国产影片放映总量不得低于三分之二的规定,有效地保护了国产电影的健康发展。为解决电影企业发展面临的资金困难,国家及时出台了五项经济政策:电影专项资金、影视互济资金、重大影片专项扶持、减免制片厂的增值税和进口胶片税等,政府的调控资金从每年3000万增长到目前已达到1.2亿,有效地扶持了国产优秀影片的创作生产。
六是推进股份制、集团化改革。为了改变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电影制、发、放分割、产销脱节,投入产出断裂的局面,进一步整合产业链,拓宽资金投入渠道,调整企业所有制结构,培育新型电影市场主体,90年代后期,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推进股份制、集团化改革的政策,打破了单一国有制片体制的格局,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吸纳民营资本进入,允许单片许可证,调动了社会资本和社会力量的积极投入。97年中央批准组建了第一家电影国有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紫禁城,1998开始又陆续组建了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和上影、长影、西影、潇影、峨影、珠影等7家制片发行放映一体化的国有电影集团公司。股份制和集团化改革,有效整合了电影产业上下游,盘活了资源,企业的经营实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影响力得到显著增强。
第三阶段,从21世纪初至2008年底,是电影体制深刻变革、艺术、科技、管理全面创新,市场体系趋于完善,电影产业进入良性循环的快速发展时期。进入新世纪,适应我国加入WTO的新形势,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审时度势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理论,作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事业产业,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战略部署,提出坚持“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原则,出台了一系列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有力地促进了电影创作的不断繁荣和电影产业的快速发展,电影进入了产业化、数字化、现代化发展的快车道。
一是明确产业化发展思路,强力推进院线制改革。1999年,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变革,广电总局开始提出推动电影产业发展的概念和思路,核心是引入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培育市场主体,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电影市场体系。2001年底,我国加入WTO,进口外国分账大片从每年10部增加到20部,电影界惊呼“狼来了!”怎么办?当时我们认为,只有把自己变成狼,才能“与狼共舞”,也就是要加快改革创新,在开放中、在竞争中、在合作中,不断提高中国电影自身的竞争实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为此,电影产业改革首先是从流通体制的改革入手的。2001年出台了发行放映体制改革的1519号文件,作为硬性措施,强力推进电影院线制改革。通过开放电影市场,降低准入门槛,扩充民营资本进入,推进发行放映一体化,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了发行放映的资源重组和有序竞争。电影院线制改革彻底打破了按行政区域划分的市场垄断,转而实行以资本为纽带、自愿组合成以院线为主体的发行放映机制,减少了发行层次,优化了产业结构,形成了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格局。到2002年6月底,半年之内全国就已经拥有了35个股份制公司,800多家影院,1500块银幕。与之配套的是,2003年成立了由19家股东组成的华夏公司,进口片发行开始引入竞争机制。2004年,总局出台了《加快电影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全面推动电影市场改革和产业发展,目前全国主流电影院线已经整合为34条,涵盖1427家影院、3527块银幕,国内电影票房连续5年保持了20%以上的增长幅度,电影后产品市场销售活跃,2007年海内外市场票房和综合收入达到65亿元,总体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
二是加快数字化进程,电影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电影是科技进步的产物,随着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的进程,数字技术在电影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广电总局从96年开始扶持数字电影自主研发和自主创新,2004年适时出台了《电影数字化发展纲要》,明确了我国电影数字化发展的总体目标,确立了数字电影在电影产业中的战略地位。电影制作业数字化发展取得突破,今年8月,总投资近20亿元的中影国家数字制作基地圆满落成并正式投入使用。基地具有年生产制作80部电影故事片、200部电视电影、500集电视剧的能力,结束了中国大片到海外加工的窘困局面。加快发展电影数字化放映和数字电影院线建设,先后开发了2k技术、1.3k技术、0.8k技术三个层面的城乡数字放映市场,城市2K数字电影银幕已达600块,农村数字电影放映普遍推广。加强电影档案影片数字化修复工作,已陆续完成500多部故事片的数字化转换和修护。利用高新技术创新市场经营管理模式,国家投入1.5亿建立了具备制作、存储、交易、传输、版权保护、监管等诸多功能的数字技术平台,同时还积极研发了农村数字放映的场次回传和监管技术。
三是农村电影纳入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创新发展。创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电影公共服务体系,是电影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98年总局开始提出并组织实施主要面向贫困地区的《农村电影2131工程》。2000到2005年,中央财政向农村电影投入2.5亿资金。2005年自主研发数字化放映,把科技创新成果应用于农村电影实践。2007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做好农村电影工作的意见》等政策性文件,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正式纳入国家和各级政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整体规划。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大力支持,积极投入,按照中央确立的“市场运作、企业经营、政府购买、群众受惠”的新思路,各地在科技创新(数字化)、体制创新(院线制股份制)、机制创新(政府补贴机制)上大胆实践,已经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电影发展道路。2007年全国农村16mm胶片和数字放映总计460多万场,观众达15亿人次。今年到目前,全国已建成股份制农村数字电影院线公司139家,0.8k数字银幕达到13000块,数字影片今年已放映182万场,国家和地方财政补贴已经达到7个亿。
四是面向市场,电影创作主流化、类型化、多样化取得重要突破。电影投资主体和制片主体的多元化,电影合拍政策的调整完善,以及CEPA协议的出台,极大地调动了内地和港台电影工作者的投资热情和创作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了影片创作生产的主流化、类型化、多样化,一批中青年创作骨干如刘恒、尹力、冯小刚、宋业明、何平、徐耿、高群书、陆川、马俪文等,以及来自海外的成龙、唐季礼、吴宇森、陈可辛等创作人才,拍摄出一大批个性突出、特色鲜明、类型多样的深受观众欢迎的优秀作品。《张思德》《云水谣》《东京审判》《天狗》《生死牛玉儒》《集结号》《神话》《圆明园》《筑梦2008》《一个人的奥林匹克》《买买提的2008》《宝葫芦的秘密》等影片,实现了主旋律精神和商业运作、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融合。特别是电影《集结号》,国内票房达2.6亿,海外发行收入超过200万美元,成为中国内地电影最卖座的影片之一。《英雄》《卧虎藏龙》《天下无贼》《无极》《夜宴》《赤壁》等国产商业大片,也成为近年来对中国电影市场贡献较大的影片,满足了观众的多样化要求。
五是开拓海外市场,电影国际影响力、竞争力日益增强。长期以来,中国电影缺乏国际贸易的输出经验,缺乏引发国际共鸣的电影产品,在全球电影贸易中处于逆差态势。2001年底,中国加入WTO,进口分账大片增加到每年20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这种情况变得更加明显。为此,广电总局大力实施走出去工程,规模举办影展、规模促销,加快电影频道海外落地,加大国产影片向海外规模化推广的力度,逐步扩大了海外市场,增加了我国电影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迈出了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新步伐。2002年,电影《英雄》在美国的两千多家影院上映,是第一部真正意义上在全球上映的中国电影,据美国官方公布的数据,《英雄》是1981年到2005年间所有外国电影中在美国票房的第三位。
二、中国电影改革发展30年的基本经验
30年中国电影改革发展的历程留给我们很多宝贵的经验和有益的启示,我体会,以下八个方面是需要认真记取的。
1.必须始终坚持高举旗帜、围绕大局,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电影发展道路。电影作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大众文化,作为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作为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坚持高举旗帜、围绕大局,牢牢把握正确方向,始终是电影的重大使命和政治责任。高举旗帜、围绕大局,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就是要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两个效益相统一。就是要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化、民族化、大众化、产业化、现代化的中国特色电影发展道路。
2.必须始终坚持面向基层、服务大众,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作为电影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电影是大众艺术,必须始终坚持大众电影为大众。坚持面向基层、服务大众,就是要大力提高电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努力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真正做到电影繁荣发展是为了人民,繁荣发展要依靠人民,繁荣发展的电影成果让人民共享。就是要切实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走与人民结合的道路,始终植根于人民群众之中。
3.必须始终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把解放和发展电影生产力作为第一要务。发展是解决电影一切问题的总钥匙。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就是发展。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是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重要前提。改革开放30年的实践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必须把解放思想贯穿改革的全过程,切实增强改革的自觉性、坚定性,破除固有偏见和传统思维的束缚,抓住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大胆探索,大胆实践,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真正以解放思想推动改革创新,以改革创新促进繁荣发展。改革创新是电影繁荣发展的强大动力和必由之路。要把改革和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以发展的成效检验改革的成果,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转变发展方式,不断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4.必须始终坚持“三贴近”原则,把繁荣创作,提高质量作为电影发展的永恒主题。坚持“三贴近”原则,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在电影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和运用,也是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主旋律精神大众化的主要方法和途径。具体来说,坚持“三贴近”,就是要在电影创作中积极反映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讴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努力提高影片质量,多出精品力作,多出优秀人才,不断推进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创新,突出塑造好人民大众和时代新人的艺术形象。实践证明,只有坚持“三贴近”,我们才能真正把服务人民和引导人民统一起来,创作生产出更多具有原创力、吸引力、感染力的优秀作品,真正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5.必须始终坚持科技进步、科技创新,充分发挥数字化对电影发展的引领作用。电影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产物,科技创新是电影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先导力量。尤其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今时代,谁的科学技术先进、谁的市场占有力就更广泛,谁就能更有力地影响世界。实践昭示,数字化已经成为电影发展的新的动力和新的增长点。数字制作与数字放映不仅可以大大提高电影品质,创造视觉奇观,而且可以大大改变电影的生产方式和运营模式,拓展电影产业的发展空间和服务领域,带动电影的体制变革、管理变革和产业变革。
6.必须始终坚持立足中国、面向世界,充分提升中国电影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中国电影是在吸纳世界电影的进步成果和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电影具有了空前的文化吸纳能力。电影作为国家综合实力的象征,作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品牌。必须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用好政府推动和市场营销两种手段,积极挖掘国内国际两种资源,推进电影走出去。实践证明,充分运用跨国资本、促进跨国生产和跨国经营,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借鉴国际经验,谋求国际化的发展,是中国电影产业提高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有效途径。
7.必须始终坚持依法行政、科学管理,营造良好的电影发展环境。改革越深化、科技越进步、事业产业越发展,加强依法管理、科学管理就越重要。实践证明,统一、科学、高效的行政管理是实现电影产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加强管理,必须遵循电影发展规律,坚持抓管理促改革、促发展的原则,综合运用经济、行政、法律和科技等手段,推进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必须适应党和国家执政理念的转变和建立服务型政府的要求,进一步转变职能和管理方式,强化导向把握、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必须加快法制建设,实施有效的社会管理和市场监管,充分发挥法规政策的导向、促进、调控和保障作用;必须理顺管理体制,创新内部运营和管理机制,整合资源,降低成本。
8.必须始终坚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充分发挥优秀人才对电影发展的支撑作用。电影改革发展的30年,就是尊重知识、尊重创造,人才辈出、佳作纷呈的30年。知识和人才是推动中国电影持续发展的最根本动力,人才队伍是推动电影发展的重要支撑,加强高素质、多层次的电影队伍建设始终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工作。实践证明,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必须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深入研究电影人才成长的规律和特点,探索建立以培养、吸引、激励为主要手段的人才资源开发体系;必须采取各种措施,加快人才培养,加强人才的储备和更新,夯实电影发展的人才基础;必须拓宽同电影界各类人才联系沟通的渠道,认真听取意见,加强思想引导,主动提供服务,最大限度地把优秀人才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努力造就爱国敬业、德艺双馨、德才兼备,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编剧、导演、演员、制片人、评论工作者和各类专业人才。
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新的起点上推动广播影视科学发展、协调发展、又好又快发展
当前,中国电影已进入发展变革的关键时期,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面临的挑战也前所未有。从机遇看,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为中国电影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中国电影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为中国电影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体制环境;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为中国电影的发展提供的强大的技术支撑;对外开放和国际交流的进一步扩大,为中国电影学习国外的有益经验并走向世界创造了更加宽广的舞台。特别是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和21世纪中华民族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伟大民族复兴的壮举,为电影创作提供了丰厚的沃土。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中国电影的发展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电影产量迅速增长的同时,深受群众普遍称赞和市场欢迎的、反映和讴歌时代的优秀作品总体上还比较少;电影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还没有完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体制性的障碍还影响着电影产业的发展;外国影片对中国电影市场的冲击仍然很大,既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又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影片较少,国产影片的竞争力还有待提高;我们还没有完全跟上世界电影科技发展的步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还很少,国产影片的营销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等等。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必须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按照“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总要求,总结经验,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切实增强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电影工作、推动电影又好又快发展的的自觉性、坚定性和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求真务实,埋头苦干,真正做到以改革促发展,以创新促繁荣,努力实现中国电影的更大繁荣。具体的任务很多,我这里着重强调四点:
1.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我们当前正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就是要用科学发展观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和统一思想,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电影实践,就是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电影工作,推动电影又好又快发展。我体会,“又好又快”,当前就是要实现五个方面的“协调统一”:一是电影的质量和产量,效益和速度的协调统一;二是电影的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技术实力和艺术实力、设施设备的建设和经营管理服务质量的协调统一;三是电影制片、发行、放映以及投入和产出的协调统一;四是城乡市场、东中西部地区和海内外市场的协调发展;五是电影的产业政策法规和产业发展阶段的协调配套。实现又好又快发展,需要我们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把学习和实践结合起来,在这五个“协调统一”上用力气、下功夫。
2.要把提高质量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创作生产更多的精品力作。这几年,应该说电影产量每年都有大的攀升,质量也有提高,但提高质量的问题应该目前中国电影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课题。必须在稳定电影产量的同时,采取措施使电影整体质量尽快有一个大的提升,确保每年优秀作品的比例达到总量的百分之二十左右。一是要强化质量意识、精品意识,紧紧围绕提高电影的思想艺术质量来推进电影生产。二是要加强规划引导。要继续认真贯彻落实“三贴近”原则,坚持正确导向,引导电影创作着力反映现实生活和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讴歌时代主旋律。要加强题材规划,鼓励多样化、多类型题材创作。特别是要围绕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和建国60周年,精心组织策划生产一批重点优秀影片。要充分发挥长影农村题材创作基地的作用,用好农村题材影片创作资金,拍摄一批深受农村观众喜爱的影片。三是继续深化制片业体制机制改革。要面向市场,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产权制度的要求,大力推进国有电影制片厂的转企改制和公司制股份制改造,着力提高电影创作生产的策划能力和融资拍片能力。四是加快高新技术应用,大力推进电影数字化制作加工,重点建设好、使用好、管理好国家中影数字制作基地,多出成果、出经验、出人才。五是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引导和调动编剧、导演等专业人员的积极性。要采取措施组织编剧从社会生活的实践中汲取营养,拓展创作视野,创作更多更好的剧本。要继续实施好优秀青年导演拍片资助计划。
3.要进一步深化市场改革,加快院线建设,着力提高国产影片的国内市场占有率。我理解,市场占有率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影片的有效覆盖,二是影片的社会效益,三是现代化影院的数量规模。市场占有率的提高,应当涵盖城市主流院线市场、中小城市二级影院和社区市场、农村市场、电视、网络、音像等家庭市场和海外市场以及各种细分市场。要提高国产影片的国内市场占有率,总的是要进一步巩固发展国内影院市场国产影片超过进口影片的良好势头,保证国产影片发行放映收入年增长达到百分之二十以上。一是要继续深化院线制改革,大力发展跨区域规模院线、特色院线和数字院线,着力培育一批国有控股的大型电影发行放映企业。二是要进一步开拓和完善市场,着力加强城市主流电影市场、中小城市和社区电影市场、农村电影市场的建设。要继续按照“市场运作、企业经营、政府购买、群众受惠”的思路,大力实施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加快发展农村数字电影院线和农村个体放映队,普及农村电影数字化放映,确保2010年实现全国农村行政村一村一月放映一场数字电影的公益性目标。要加强电视播映和网络、移动播映等新兴市场的开发,努力形成传输快捷、覆盖广泛、层次多样的现代化的电影市场体系。积极鼓励各类资本投资城市现代化多厅影院建设和农村电影发行放映。为推动中小城市影院更新换代,进一步开发二级市场的潜能,从今年开始,总局将每年拿出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补贴100个地市级影院放映厅的改造建设。三是要提高市场营销能力,深入研究电影市场的特点和规律,研究观众的需求,切实加强国产影片的宣传引导和市场营销,进一步强化国产影片发行放映考核奖励措施。对政府推荐的优秀国产影片总局将给予适当补贴。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要在黄金时间开辟专栏节目推介国产影片。四是进一步加强管理,继续严格实行进口影片总量控制的政策,严格执行影院放映国产影片的时间规定。
4.要积极实施走出去工程,着力提高我国电影的国际竞争力。要适应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以及国际电影业竞争发展的新形势,加快国产电影的走出去,切实改变国产影片海外市场占有率低的状况。一是要认真研究海外受众的需求和海外市场的特点,认真学习借鉴国际市场的营销方式和运作方法,加强我国电影的海外营销,建立健全海外营销网络。二是要充分发挥国有大型电影企业集团以及行业协会和专业机构的作用,进一步强化走出去的责任。中影集团每年都要生产几部进入国际市场的电影,电影海外销售收入要占到其总收入的一定比例。三是要加强国际合作,进一步做好合拍电影的工作,积极利用国外境外电影制作的资金、人才、技术设备及管理经验等,生产既能满足国内市场,又能进入国际市场的高质量影片。总局从2008年开始,对国内资金全额投资拍摄的影片和中外合资拍摄的国产影片,将分别按每部影片出口销售额的2‰和1‰给予奖励,以促进国产影片的海外发行放映。
朋友们,同志们,30年的坚实脚步,铸就了中国电影的光荣历史和辉煌业绩。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电影灿烂美好的未来,我们肩负着更为重要的职责和使命。让我们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开拓进取,奋发有为,扎实工作,着力推动中国电影又好又快发展,努力开创电影发展新局面,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更大的贡献!
来源:中国电影网 2008年11月24日 |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