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1000_255px;

公司新闻

首页 >新闻中心 > 公司新闻

草原放映员,孤独的身影温暖的心

2010-10-23

 

 

 

放电影前,兰卫兵发短信向单位汇报情况。
草原深处的隆丰村放映现场。

    肩扛、牛驮、车拉,23年来,带着放映设备,他孤独地行走在草原上,在牧民的欢笑声中,在放映机闪烁的灯光中,他追寻着自己的梦,继续着自己的生活和人生——

  大山深处久违的笑容

  7月22日,气象台发布预告,当日张掖最高气温将达37℃,看着手机上发来的天气信息,兰卫兵不禁皱了一下眉头。

  下午6时许,兰卫兵接过妻子端过来的一碗面片子,不顾天热和饭烫,几口就将一碗饭吞进肚里,不时,额头上渗出几滴汗珠。妻子忙着又给他盛了一碗,又是一阵狼吞虎咽,兰卫兵满意地咂吧一下嘴唇……

  “要不是今天乡上召开草原旅游艺术节,妻子还在距家很远的夏季深山牧场放牧呢。”兰卫兵告诉记者,每年的艺术节都由各村轮流承办,今年轮到他们村,每家必须出一个劳力协同村里布置会场、搞好服务工作,而他又忙于放电影,只能将妻子召回来“当差”,刚刚放假的儿子也随着母亲在草原上玩耍,就是为了妻儿都能见上一面,当天,兰卫兵算是特意抽空回了一趟家,和妻儿团聚,平时基本都是妻子放牧,儿子在县城住校上高中,兰卫兵也很少回家,大多数时候,他都是四处为家的。

  吃完饭,兰卫兵随手抓起桌上的一块饼子装进兜里出门,打开放设备的房门,慢慢将放映机、银幕、支架等设备一一搬进今年5月份刚买的一辆二手吉普车上。车辆在山谷里发出突突的声响启动了。

  吉普车沿着柏树沟大板(大山)的盘山公路蜿蜒而上,稍有不慎,车辆就有掉下几百米深渊的可能。兰卫兵丝毫不敢大意,双手牢牢握着方向盘前行。此时,他的后背汗水早已湿透衣服,车厢内闷热难耐,外面尘土飞扬,他随手打开车窗,呛人的尘土裹着滚滚热浪扑进车内。

  半个小时后,吉普车终于走到柏树沟大板的山顶,视野豁然开阔,山坡上齐膝高的牧草随风涌起绿浪,各种野花点缀其中,仿佛一张巨大的天然绿毯铺在地面上。对于司空见惯的草原美景,兰卫兵却无暇顾及,他今天要在晚上9时以前到达80公里外的隆丰村。

  8时40分,车子一路颠簸着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兰卫兵径直将车开进了村委会大院,他顾不上休息一会,支支架、挂银幕、接音响、调试放映机的位置,一连串动作,熟练有序。

  晚9时许,约15分钟的《家电下乡》宣传片出现在银幕上,音响也正常,兰卫兵这才点燃一根烟,深深舒了一口气。

  夜幕降临,背后的大山隐隐约约,躲进了暮色中。洪亮的音响飘荡在村子里,农牧民三三两两走进村委会大院,熟悉兰卫兵的人们一边热情地跟他打招呼,一边询问“今天放映什么影片”。因为放电影,村委会大院里顿时热闹了起来。

  “《七十二家租客》、《咱家该买了》。”兰卫兵笑着一一介绍。宣传片很快结束,《七十二家租客》开始播映,兰卫兵数了数现场观众,拿起手机写了一条短信:“肃南五十九号机,今晚在隆丰村。放映《七十二家租客》、《咱家该买了》。观众39人。兰卫兵!”他向单位汇报了放映的情况。

  看着影片中曾志伟、张学友、袁咏仪等诙谐幽默的喜剧表演,一位席地而坐的65岁老人“哈哈”大笑起来,银幕正前方,几位互相揽着肩膀的姑娘,也笑弯了腰。老人告诉记者,虽然家里有电视,但还是盼望着兰卫兵来村里放电影,因为电影能勾起他年轻时的回忆。再者,久居大山深处的牧民很少能聚集到一起,而电影则为大家提供了一个聚集到一起相互交流信息的平台。“说说话,聊聊,心里很舒坦……”

  为裕固族奶奶放映圆梦

  晚11时许,电影接近尾声,观众开始陆续退场。兰卫兵关闭放映机,装进箱子里,卸下银幕,一一细心地放进车厢。这时,他掏出口袋里的大饼啃了几口,觉得有点干硬,又将饼子放回了口袋。“下午吃的饭,支撑不到晚上12点,电影放完肚子又饿了,所以每次口袋里都预备着一块饼子。”

  兰卫兵边说边将车上的铺盖卷取下,铺在村委会院内一块平坦的台阶上准备睡觉。夜晚的山谷凉风习习,即便是盛夏时节盖着厚厚的羊毛被子也感觉不到热,反倒觉得冷热刚合适。望着满天繁星,谈起放电影,兰卫兵点燃一支烟就打开了话匣子,聊起放映生涯,一些终身难忘的片断,就像他熟悉的电影镜头,一幕幕闪现而来。

  最初,兰卫兵翻山越岭给农牧民放电影,全靠4头牦牛轮流驮设备。有一次他赶着牦牛,驮着机器,踏着积雪,走了两天的路程,应约来到寺大隆村,为一位从未走出过山沟的83岁的裕固族老奶奶放电影。这次他一连放了《解放石家庄》、《英雄儿女》、《武僧》等部电影,深夜3点多才放完,老人乐开了怀,一边吩咐家人给兰卫兵包饺子、煮牛肉,一边和他拉家常,通宵全家人都没睡觉,就像过节似的。老人兴奋地说:“我只在(上世纪)70年代看过几场黑白电影,后来就再也没看到过电影,这次算是圆了一个梦。”

  老人的儿子安建国为感谢他替自己为母亲尽了一份孝心,拿出200元钱酬谢兰卫兵,被他婉言拒绝了。临走时,老人全家依依不舍,双眼噙满了泪水,这个情景让他终身难以忘怀。

  一次,一位牧民要娶媳妇,让兰卫兵放电影助兴。就在兰卫兵赶往他家途中,天下起了鹅毛大雪,道路被雪盖住了,天色一点点暗下来,赶了一天山路的兰卫兵迷了路,又饿、又渴、又冻,即使这样,他都坚持着一步步往前赶,直到闻讯而来的牧民们找到他,才顺利到达了放映点,给一对新人送去了一份特殊的新婚贺礼。

  在红石窝牛毛山红西路军纪念碑附近,一个名叫夹鸡尔的地方,冬天只居住着一户牧民,但是每次轮放电影时,兰卫兵都要专门去给他家放映,年年如此,一次也没有漏掉过。为此,户主安玉林十分感激,把他当做了最尊贵的客人。

  1994年前后的一段时间,兰卫兵播放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观众几乎场场爆满,而且不论大人小孩,只要看完这部片子,手里都攥着哭湿的手帕。“有一次电影放完,我收拾场地时,捡到了19块哭湿的手绢。”

  兰卫兵告诉记者,《嘎达梅林》、《红河谷》等这些观众耳熟能详的电影,是久居肃南深山的农牧民最喜爱的电影。

  坚守23年

  “那时候的放映员可牛着呢!”兰卫兵咂吧了几口烟说。虽然条件艰苦,但放映员经常是不管寒暑,甚至是爬冰卧雪,远的放映点,牦牛驮着设备要走两三天才能到达,但那时候牧民可是真正需要电影。每次只要听说兰卫兵要来放电影,牧民老远就在山坡上观望、等待,只要看到兰卫兵的“牛背电影放映队”的身影出现,就会欢呼着跑来迎接。到了放映点,牧民们就会七手八脚地按照兰卫兵的“指示”摆放发电机、放映机、挂银幕。“我只需要站在一旁动嘴指挥,根本不需要亲自动手,牧民就把机器架设好了。”兰卫兵似乎还沉浸在当时的难忘情景当中,“电影放完,牧民还会拉着我去他们家做客,好酒好肉好烟,招呼到醉了,才让休息。”而每当此时,兰卫兵深感自豪和满足。

  “就连我的老婆都是因放电影才跟我的。”兰卫兵笑了笑。因放映员在牧区受到牧民的欢迎而比较吃香,每个月快轮到去妻子所在的牧业点放映时,妻子已早早在山头上等候了。

  一个因电影而自豪,一个因电影而迷恋,两个年轻人就这样因电影结缘并最终走到了一起。

  虽然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电影深受牧区群众的喜爱,但对于放映员来说,美丽光环的后面也充满着危险。有一次巡回放映途中,纷纷扬扬的大雪下个不停,兰卫兵赶着牦牛走在一个名叫地崖岵的地方,那里路面崎岖不平,十分陡峭。正走着的时候,突然头顶上方滚下一块石头,其中驮着放映机的一头牦牛受到惊吓顺势朝山坡滚了下去,滚了200多米远,兰卫兵一下子惊呆了,半天才反应过来,“哎呀,我的机器啊!”他连滚带爬跑到牛跟前,牦牛受伤了,机器也摔碎了,兰卫兵坐在雪地上哭了,牧民还眼睁睁地等着他去放电影,而他却把机子砸了,他恨不得扇自己几个嘴巴子。哭了半天,他最后用手绢小心翼翼地将地上的机器碎片包好,赶着牦牛无功而返。回家后几天吃不香、睡不好,寝食难安,乡上领导知道后,对他说:“小伙子,不要伤心,只要人没事就好,乡上给你买新的!”

  就这样,乡政府在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拿出2000元,他自己又向邻居们借了800元,买了一台新的放映机,心才放了下来。而那台摔坏的放映机,至今还在兰卫兵家保存着。

  兰卫兵是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康乐乡巴音村的一位牧民,也是该乡电影队聘请的义务放映员。他23岁干上这一工作时,电视在牧区还没有普及,群众文化生活十分贫乏,电影是牧民们最重要的精神食粮。如今,虽然只有46岁的兰卫兵,看上去却像50多岁的人了,一张饱经风霜的脸,一道道深深的皱纹,特别是他的两条腿,由于多年来在路上爬冰卧雪,到点上放完电影,不管是草滩上,还是湿地上,常常是席地而睡,结果双腿落下顽疾: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骨质增生、双腿变形成了“罗圈腿”,走路都是一瘸一拐的。

  梦在牧区

  身体受到损伤还无所谓,更令兰卫兵受伤的是他的心灵。“以往只要一听说放电影,十里八乡的牧民或骑摩托车或骑马闻讯赶来观看,看着密密匝匝的观众也开心,而且自己也被奉若上宾。”

  但现在,当初的情景已变得十分遥远。兰卫兵不禁叹了口气,现在不行了,虽然放映机由原来的胶片机换成了数字电影,清晰度比以前好多了;牛驮也变成了车拉,但随着电视、电脑的普及,前来观看电影的人少了,相比以前的人山人海,现在能有几十名群众观看就不错了。“有时候放映到最后,就只剩下我独自观看了。”兰卫兵无奈地告诉记者。

  国家实施农村电影“2131”工程(21世纪每村每月一场电影),定位为农村公益事业。记者了解到,现在放映员每放一场电影有72元的补助,用于各项费用开支和劳动报酬,可在牧区而言,这些钱大多时候连路费都不够。兰卫兵告诉记者,他到最远的杨哥、寺大隆村去一趟往返300多公里,雇车的费用就得1000元,为了节省开支,他才花钱买了一辆吉普车。他现在承担18个行政村每年216场电影的放映任务,除过车加油的费用,所剩无几。要是不放电影,他一年打工至少也能挣1万多元。算起劳动报酬,每个放映员都觉得不划算,当年同他一起的放映员现在全都另谋出路了,而唯独只有他还在坚持着,他说:“公益事业,总得有人去干。”

  其实,到草原放映电影,也许在兰卫兵的心里不仅仅是公益事业,那里有他的梦,他的生活……

(兰州晨报)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