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改成,武山的乡村电影人
2009-2-25
寒夜,武山县洛门镇关山村一个农家大院里,刚吃过晚饭的数百名群众裹着棉大衣围坐在一起,观看李改成为他们放映的电影《洪湖赤卫队》。冬日的晚上很冷很冷,李改成也在瑟瑟发抖,他守在电影机旁边禁不住裹紧了绿色棉大衣,依然与乡亲们有说有笑,谈论着电影里的曲折剧情。在乡亲们的要求下,他连续放映了两部影片才休息,乡亲们争着把他往家里拉。他知道,不管是哪一家,炕头都热得让人发汗,村民们心头的热情其实比那火热的炕头更要热。
李改成是武山县洛门镇蓼阳村农民,武山县政协委员,是山村群众心目中的电影人。带着秦岭山脉的热情和豁达,南河水从遥远峡长的山谷间自南向北哗哗流淌,在武山县洛门镇蓼阳村附近拐了一个圆弧般的大弯,激起了一个大大的浪花飞溅的漩涡,然后又急匆匆地向前奔腾而去,洒下一路欢快的悠扬的歌声。李改成就在南河边上为周边40多个村庄的乡亲们义务放映电影,把他全部的热情和汗水无私地奉献给了这片生他养他的黄土地,奉献给了他热爱的乡亲们。2006年,他被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授予“全国农村电影工作先进个人”光荣称号。
春节前夕,李改成比谁都要忙,他所在的洛门业余歌舞团和蓼阳文艺宣传队,在春节的演出日程已经排得满满的。作为一个放映员,他还要给乡亲们放电影,大年初一夜安排在蓼阳村,初二在金刚村,初三在史家庄村,初四……他实在太忙了。
最近,甘肃飞天农村数字电影公司配发给了他一台数字电影机,尽管机械没有以前的笨重了,但是仍然很沉重,每天背着一个大机械走村串户,确实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但是上级的鼓励和支持让他心潮澎湃,一腔为乡亲们服务的情结让他的心不能平静。2008年12月21日晚,在数百名乡亲的簇拥下,灯火辉煌的蓼阳村鞭炮齐鸣,一片沸腾,武山县首场数字电影开机仪式在这里举行。经过短期的培训,李改成熟练地操作起了数字电影机,放出了第一部数字电影《举起手来》,乡亲们顿时一片欢呼。赶来助兴的洛门业余歌舞团30多名演员,以欢快的歌唱、舞蹈,庆贺这件山村农民的文化生活大事。平日,李改成还要作务他的塑料大棚,在耕地里创造一家人的吃喝,再苦再累他不怕。那晚,面对热烈的欢呼场面,李改成的心里更坚定了,他再一次尝到了作为农村电影人、作为土生土长的农民文艺工作者的欢愉和快乐。他更加深刻地理解到,他付出的是有限的热情,收获的是大海般宽阔的温暖和怀抱。已是初冬,常家湾村的农民早早地吃了晚饭,就围在一个大院里等待观看他们企盼很久的也是久违了的电影。李改成带着老婆孩子及几名文艺宣传队的朋友,放映前他们即兴演出了半个小时的文艺节目,晚会结束后,又放了一部科教片、一部电影。几位老人拉着他的手动情地说:“改成呀,你给我们送来了这么好的东西,我们该咋谢你呀。”李改成笑着说,他是农村放映员,这就是他的工作,不用谢。
赵家碾村。正在操作电影机械的李改成,回过头来发现身边放着四五碗饭,有几个乡亲催促他赶快吃了再干活,他笑着说:“我只有一碗就够了,吃不了这么多。”乡亲说不行:“你这么辛苦,吃不好会饿的。”《天下无贼》、《少林四小龙》、《没事偷着乐》、《特技警察》……一年放映180多场次,走遍了40多个村庄,一部部电影送到了山村,送到了群众饥渴的心里,李改成送去的是党的好政策,新喜讯,他所过之处,是一片用他的心血和汗水浇灌的文化绿洲,是农村文艺渲染的浪漫红飘带,他在为乡亲们造福,为党旗增辉。群众发自内心地说,李改成是咱山村人自己的电影人。
这个春节,他注定要在忙碌中度过,四门尧儿村、洛门镇西梁山上的五六个村子,白天演出文艺节目,晚上放映电影,他穿行在那片希望的田野上……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