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1000_255px;

公司新闻

首页 >新闻中心 > 公司新闻

中国农村题材电影三十年及未来展望主题论坛召开

2008-8-23

     第九届中国长春电影节暨改革开放三十年农村题材电影展目前正在火热的进行当中,包括影片展映、群众最喜爱的农村题材电影评选、电影歌曲合唱大赛、我秀电影、“我和长春电影节在一起”主题征文,以及电影音乐会等一系列活动正在陆续展开。由中宣部文艺局举办的“中国农村题材电影三十年及未来展望”主题论坛今天在长春召开。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年,波澜壮阔的中国改革进程是从农村开始的,中国的电影完整地记录了这个过程,农民又是电影最庞大的主体。在公共文化体系建设中,农村文化阵地是最薄弱的链条,而解决好农民“看电影难”问题又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正因为如此,这届电影节加入了“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农村题材电影展”内容,并作为一个“重头戏”。 也把它作为对改革开放30周年是一个特殊的纪念。

     20世纪80、90年代,是中国农村电影最为灿烂的时代,一部部电影充沛着一股清新的现代艺术活力。80年代初,以《喜盈门》《月亮湾的笑声》《咱们的牛百岁》《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等为代表的电影新作破土而出,或沉重地拷问历史,或尖锐地针BIAN砭现实,或洋溢着新生活的喜剧诗情,燃烧着一种现实主义的炽热情怀,为中国银幕带来了一派新的气象、新的风采。80年代中、后期,一批反映现实主义题材的“西部片”力作也让我们至今记忆犹心,像《人生》《老井》《野山》等。《人生》里的高加林,当时在社会上引起了一片争鸣,它反映的是农村年青向城市拓进的最初潮声,而我们现在大批进城的农民工上演的也正是高加林们的续集。

    90年代,一批农村题材电影更是让人振聋发聩,《秋菊打官司》《凤凰琴》《被告山杠爷》《留村察看》《九香》到《一个都不能少》,无不紧扣着时代的脉搏,体现着现代性和开放性。

    进入新世纪,面对商业大片之潮,农村题材电影受到了一些冲击,影响,但是仍然不乏让人眼前一亮的好作品:三暖系列”:《暖春》《暖情》《暖秋》,《香巴拉信使》。这些都得益于一批不改初衷,立足乡土的优秀农村题材电影的创作者,包括作家、编剧、导演和演员。那么他们对于农村题材电影前景又有哪些新的思考呢?

    中国农村人口占80%以上,农村题材影片的创作,为电影艺术家提供了一个最好的竞技场。在场的许多电影业内认为,要创作出好作品,就要“沉”得下去,既要沉于生活,又要善于感应生活脉搏的震荡和激变,敏锐地去发现、捕捉并把握新鲜的时代信息和形象。同时在当前大力倡导现实主义创作的前提下,艺术家视野还要向文化和审美的多样性拓展,在风格上更应当求变、求新。  

上篇:

下篇: